-
提到遠離心臟病威脅,一般人都知道要降低肥胖風險,而且要減少脂肪、動物性內臟,以及刺激性咖啡與酒類等食物,但是,根據國外新的研究卻發現,對抗心臟病,減糖更關鍵!加工後的醣類食物,特別是糖分,才… 詳全文 >
-
南風徐徐,四季時鐘又轉到了夏天,許多人出現煩躁、失眠、坐立難安的情況,有時候工作一忙起來,甚至會感覺胸悶,長期恐加重心臟的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夏季養生宜養… 詳全文 >
-
心臟病發作前典型的警訊包括突發的胸痛,或感受到壓迫的痛覺,並可能向下蔓延至任一隻手臂。然而作者表示,一些較隱微的警訊則可能被醫師忽略,包括昏厥及呼吸短促,這些徵兆雖然較不明顯,卻也可能指向病… 詳全文 >
-
1955年9月25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心臟病首次發作,這個消息成了各大報的頭版,美國人民都開始關心起心臟病,美國心臟協會收到的捐款比以前都多,復出的艾森豪更成為對抗心臟病的標竿人物,後來更成為… 詳全文 >
-
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共衛生局的研究團隊指出,長期居住於雙車道的大馬路旁,其有害程度可能與每天暴露在10根香菸所造成的二手菸一樣,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 詳全文 >
-
喜歡喝咖啡嗎?適量的咖啡不但提神醒腦,使人心情大好!甚至還有一定的健康好處。美國研究發現,適量的咖啡因可能有助於減少血管硬化的風險,進而降低高血壓、心臟病的機率,幫助保護心血管。 詳全文 >
-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最新發表,酒精上癮還可能增加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房震顫、鬱血性心衰竭等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 詳全文 >
-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表示透過血液檢測特定蛋白,不到30分鐘便有機會發現未來可能心臟病發的高風險族群,亦能協助病患後續治療成效的… 詳全文 >
-
氣溫忽冷忽熱,心血管疾病是第一大健康殺手!日前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爬山時突發心肌梗塞,宜告不治。國內外名人因心臟疾病過世的新聞時有所聞,高危險族群除了溫度變化要注意保暖,日常飲食控制也不可馬虎… 詳全文 >
-
澳洲貝克IDI心臟與糖尿病研究所發現,有定期飲酒習慣的人,就算每天只多喝一杯,也和較高的心律不整(irregular heart rhythms)發生風險有關。 詳全文 >
-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發育,食量可能增加,但在補充適當營養之餘,也應當心體重是否增加太快,甚至達到肥胖的程度;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青春期身體質量指數過度增加,和成年後較高的心臟疾病死亡風… 詳全文 >
-
加拿大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表示,專注於提高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可能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無顯著幫助,重點還是在於生活習慣的改變。 詳全文 >
-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指出,以過高溫度烹調的食物,可能增加食用者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heart disease)。 詳全文 >
-
時序進入深秋,又是進補好時機,但是,許多心臟病患者不禁想問:「心臟病患可以進補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民眾,不宜過度進補,特別是要避免,高鈉重鹹的鍋物料… 詳全文 >
-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最新發表,指出與仍維持婚姻的老年人相比,那些晚年離婚的人,其心臟疾病發作(heart attack)後的死亡率可能較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