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謝症候群是一組與多種慢性病相關的危險因子。若不及時處理,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高血壓風險是4倍,高血脂風險是3倍,而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則高達2倍。這些疾病可能使患者… 詳全文 >
-
針對BMI值27以上的族群,胃鏡袖狀縮胃成型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三軍總醫院肝膽腸胃科楊志偉主治醫師表示,新型態的胃鏡袖狀縮胃成型術是透過胃鏡縫胃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飢餓感及減少胃容積,減重效… 詳全文 >
-
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謝宜芳營養師指出,「營養輕食」對於新陳代謝異常有改善效果… 詳全文 >
-
肥胖人人敬而遠之,除了身形發胖顯得不好看,肥胖所導致的三高疾病,更是健康殺手。而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降低,中年發福更是成為許多人的夢魘,但是要小心,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若在30世代發福… 詳全文 >
-
根據2017年至2020年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顯示,成年族群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受到代謝症候群的影響,且隨著過重和肥胖問題的加劇,預計未來還會持續攀升。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 詳全文 >
-
中秋團圓難免放縱吃喝,不少人都知道飲食過度可能造成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卻不知道其實很多泌尿問題也可能跟代謝性疾病有關。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提醒,3種泌尿科常見的疾病,背後… 詳全文 >
-
肥胖不僅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是造成代謝症候群重要的原因。造成代謝率下降的原因有許多,包含隨著衰老而減少的肌肉質量,隨著衰老與能量調節相關的器官如肝臟、胰臟等的退化,此外,無規律運動習慣、不良的… 詳全文 >
-
中壯年男性感到常常會覺得疲勞、情緒低落、肥胖、肌肉流失和性功能減退等症狀時,小心是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男性更年期)的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指出,… 詳全文 >
-
腰圍過粗,恐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主要由5項危險因子組成,包含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若出現3至5項異常者,即… 詳全文 >
-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和功能逐漸下降,小心「肌少症」跟著來!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地區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約3.9~7.3%。肌少症除了導致活動力降低,,也有可能誘發其他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心血… 詳全文 >
-
脂肪肝不控制,可能惡化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有肝癌的風險。以往要確診脂肪肝及評估肝纖維化程度的唯一方式需執行肝臟切片,不僅有侵入性,還需要相對較長的檢查時間。現在非侵入性的肝臟纖維掃描已… 詳全文 >
-
依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國民健康署即日起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 詳全文 >
-
高齡長者由於肌肉質量和功能逐漸下降,於是容易有肌少症,但是,你聽過「肌少型肥胖症」嗎?顧名思義,就是肌肉少、脂肪多。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肌少症又加上肥胖症所產生生理上的病症,其所影響的… 詳全文 >
-
肥胖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健康問題,盛行率在臺灣逐年上升,近三成的兒童及青少年也有過重及肥胖情況。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說明,衛生福利部近年核准的減重藥物腸泌素製… 詳全文 >
-
身體慢性發炎,是萬病之源!根據衛福部民國108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5成54歲以上民眾身上有超過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纏身。慢性病更會奪人命,家醫科許書華醫師表示,…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