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不控制,可能惡化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有肝癌的風險。以往要確診脂肪肝及評估肝纖維化程度的唯一方式需執行肝臟切片,不僅有侵入性,還需要相對較長的檢查時間。現在非侵入性的肝臟纖維掃描已… 詳全文 >
-
依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國民健康署即日起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 詳全文 >
-
高齡長者由於肌肉質量和功能逐漸下降,於是容易有肌少症,但是,你聽過「肌少型肥胖症」嗎?顧名思義,就是肌肉少、脂肪多。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肌少症又加上肥胖症所產生生理上的病症,其所影響的… 詳全文 >
-
肥胖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健康問題,盛行率在臺灣逐年上升,近三成的兒童及青少年也有過重及肥胖情況。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說明,衛生福利部近年核准的減重藥物腸泌素製… 詳全文 >
-
身體慢性發炎,是萬病之源!根據衛福部民國108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5成54歲以上民眾身上有超過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纏身。慢性病更會奪人命,家醫科許書華醫師表示,… 詳全文 >
-
「肌少症」是近幾年逐漸被大家廣為討論,尤其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後,肌少症就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陳佳勳營養師表示,肌少症除了導致活動力降低,也有可能誘發其他疾病,例如代謝症… 詳全文 >
-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儘管目前醫學無法治癒,但是早期發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高齡長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聯…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約為30%。這跟我國青少年攝取的蛋白質及脂肪比例不均衡有關,同時亦會缺乏一些維生素B、礦物質的攝取。青少年時期弱勢肥胖,成年也容易肥胖,並增加自己罹患代謝症… 詳全文 >
-
俗話說:「肥胖是百病之源」,全台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兒童青少年則是每三位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小心肥胖不僅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依美國癌症協會1960-1972年所作的調查,肥胖者… 詳全文 >
-
痛風(GOUT)是一種體內普林(purine)代謝異常的疾病,導致尿酸濃度升高。尤其,痛風經常伴隨代謝症候群與「三高」,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肥胖同時出現。一般人認為高普林食物一定會害痛… 詳全文 >
-
罹患代謝症候群,如果不及早檢查治療,恐會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謝明蓁醫師表示,想要… 詳全文 >
-
脂肪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脂肪可分為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但是,堆積在腹部的內臟脂肪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產生代謝症候群,以及會使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詳全文 >
-
現代人平均壽命約80 歲,但是,不健康餘命卻高達約8.5年,早衰致病已成普及化現象。台大醫院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陳湧仁醫師表示,其實細胞不想老,專家建議,想要避免早衰,應該要有預防勝於治療,以及… 詳全文 >
-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聯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已有3,… 詳全文 >
-
幽門桿菌是多種胃病的致病因子,從胃炎、胃潰瘍、胃癌(腺癌)到胃淋巴癌(MALT lymphoma)都已證實與幽門桿菌相關。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此外,目前研究也發現,幽門桿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