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相關文章,若您想讀更多可以由此 → 搜尋更多「乳癌

標籤:乳癌

  • 預防乳癌!中醫3茶飲調理體質

    前陣子知名好萊塢影星安潔莉那裘莉,主動切除雙乳,只為預防乳癌的發生。雖然此舉,引發了各界正反意見的熱烈討論。先不論這樣的舉動是否真有效果。但裘莉這般的舉動,確實引起了女性朋友對於乳癌議題的重… 詳全文 >

  • 餵母乳不會得乳癌?標靶搭化療延命

    吃素、餵母乳不會得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曾令民醫師表示,76歲的張奶奶,幾年前發現乳房有硬塊,卻自認連生3胎都是餵母乳,應該不會得乳癌,延誤時機,等到進一步檢查時… 詳全文 >

  • 新突破!抗雌激素治晚期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國內婦癌頭號殺手,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多年研究發現,利用「選擇性雌激素拮抗劑」口服藥物治療晚期子宮頸癌,有超過6成3患者腫瘤細胞能獲得抑制緩解,且幾乎沒有副作用,不僅是臨床研究一重大突… 詳全文 >

  • 抗乳癌骨轉移 針劑雙標靶新利器

    乳癌是影響女性健康隱形殺手,不僅發生率高居國內女性癌症第1位,更造成每年約1000多位婦女同胞的死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歐陽賦醫師指出,面對乳癌的威脅,病友更應樂觀積極接受治… 詳全文 >

  • 癌症海嘯!每5分40秒有1人罹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指出,由於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使得台灣癌症發生人數仍持續在增加。依據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發現,2011年癌症新發人數為92,6… 詳全文 >

  • 兩面夾殺!雙標靶力抗轉移性乳癌

    隨著醫療進步,乳癌病友經積極治療仍可痊癒,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中心主任、一般外科醫師陳達人表示,即使是以往被認為難纏、轉移風險高的HER2乳癌,目前也可藉雙標靶治療,阻斷癌細胞增生,穩定控制病… 詳全文 >

  • 吃海鮮可防癌?靠2大關鍵物質

    蛋白質是人體健康所不能或缺的其中一種營養素,食物來源多半為肉類、海鮮與豆類中的植物性蛋白,但是在攝取的同時,也要記得選擇「優質蛋白質」才能發揮對身體最大的保健功效,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肉… 詳全文 >

  • 乳癌術後肢體僵 防淋巴水腫5要領

    乳癌可經手術切除腋下淋巴結或術後放射線治療,提高存活率,但約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患者會併發上肢淋巴水腫,肢體顯得僵硬,甚至有五十肩的現象。鹿港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真真建議,容易水腫的高… 詳全文 >

  • 老年乳癌漸增!年過70應持續乳檢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國民健康署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於40歲檢查,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盧瑞華提醒,老年乳癌患者正持續增加… 詳全文 >

  • 預防乳癌!堅持每天運動1小時

    運動的好處有哪些?除了雕塑身材、減重、讓皮膚變好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幫助預防癌症上身!國外多項研究顯示,只要養成每日運動1小時的好習慣,無論劇烈運動或一般中強度運動,都可以達到降… 詳全文 >

  • 婦癌篩檢5迷思!死亡分布圖首曝光

    「6分鐘護一生」婦癌防治推廣已經邁入第20年,但調查卻發現,國內女性對婦癌篩檢仍存5大迷思,其中逾4成「自認身體健康沒有需要」,高居第一。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醫師… 詳全文 >

  • 每天散步90分鐘 乳癌風險降3成

    多活動是讓身體遠離疾病威脅最簡單的方法,不過究竟活動量要多大,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好處呢?其實,包含做家事等日常活動在內,每天只需要有10個小時的溫和運動時間,就可以減少疾病產生的威脅。此外,… 詳全文 >

  • 觸感有異!度蜜月夫摸出妻乳房腫瘤

    乳房自我檢查、提高病症警覺性,是預防乳癌的第一道防線,但多數女性缺乏自我檢查乳房的習慣,常因此延誤或錯失及早治療的機會。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呂彥德醫師表示,台中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妻,妻子不曾… 詳全文 >

  • 乳癌放療新境界 術中放射無負擔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榜首,其治療方式可分為全乳切除、切除病灶保留乳房後,於術後接受放射治療。近年乳癌放射治療進步神速,術中放射治療(IORT)大大縮短治療時間,緩解因拒絕放射治療導致局部… 詳全文 >

  • 停續發重傷卡 48萬癌友福利受損

    被質疑占健保總支出比例高達27.56%的重大傷病之醫療費用,自12月份起健保署明令停止「再接續核發重大傷病卡」,原持卡者回診時必需多負擔部分自費額,可能影響48萬名癌症病友回診追蹤的意願,導… 詳全文 >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