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至5成癌症患者有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治療不能再侷限於生理官能狀況的改善,癌症照護還應關注心理層面。對此,乳癌病友協會鼓勵病友參與免費的「好心情工作坊」,在病友老師的帶領下,透過日本舞踊、… 詳全文 >
-
乳癌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治療,依然可以自信抬頭挺胸。北醫附醫乳房外科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乳房向來是女人的重要「性」象徵,面對乳房切除的重大抉擇,迄今仍是國內許多患者心中無法承受之痛,所幸目前… 詳全文 >
-
每天吃青花菜,帶來的好處更多。新的研究結果建議,吃青花菜能改變基因,可預防癌症及心臟病。有一項針對488位乳癌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吃蔬菜最多的前1/4女性患者,其死亡率較其他患者降低了62%… 詳全文 >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一般外科蘇智銘醫師表示,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調查發現,在台灣每10萬中,就有64.3人罹患乳癌,尤其在新北市,連續8年乳癌發生的人數都是全國最多,占全國2成的比例;醫師… 詳全文 >
-
國泰醫學中心乳房外科杜世興主任表示,王小姐6年前就診時,已為骨骼轉移的第4期乳癌,透過1年抗HER2標靶藥物的治療,本來骨骼轉移的疼痛、局部行動的受限,都獲得改善,連原本轉移的病灶都消失了。 詳全文 >
-
姐妹們,不要只看重內在美,更要小心乳房健康!台灣乳癌年發生人數已經突破萬人大關,但是許多女性對於乳癌仍然存在一些迷思,常見包括:「穿鋼絲胸罩會罹患乳癌?」「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詳全文 >
-
一談到乳癌,許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必需「切除乳房」,成為「少奶奶」,但真的是這樣嗎?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婦女保健中心主任唐于雄表示,不同於傳統的乳房全部切除思維,目前乳癌手術的新趨勢為乳房保留重… 詳全文 >
-
享健康做公益、抽好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將於10月25日(六)舉辦「粉紅絲帶公益健走」活動,期望國人能以行動響應乳癌防治的重要性!凡報名參加健走者,將有機會將65型Full HD液晶電視、最新款… 詳全文 >
-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晚期乳癌病友的3大心願,分別為長途旅行、陪伴孩子,以及好友相聚,想法與一般人差不多,但她們在積極治療時,必須經常回診和身心的病痛,都成為實現心願的絆腳石。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 詳全文 >
-
量身訂製的乳癌個人化治療時代已經來臨!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國內每天新增約24位乳癌患者,其中約有兩位是屬於HER2受體陽性、荷爾蒙雌激素受體及黃體素受體都是陽性之「三陽性」轉移性乳癌病友。 詳全文 >
-
罹患乳癌別放棄,早發現早治療,能提升存活率,一樣擁有幸福人生!事實上,三陰性乳癌並沒有想像中難以治療,初期治療與其他癌症一樣都從化療開始,雖然化療會因副作用導致身體不適,但只要搭配醫師建議的… 詳全文 >
-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診斷科苑梅剛醫師以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長達8年的研究分析,曾接受乳房X光攝影的婦女,甲狀腺癌與其他癌症,包括對輻射最敏感的血液癌症發生風險比率與未曾接受乳房X光攝影的婦… 詳全文 >
-
孩子愛玩的充氣玩具安全嗎?多項研究已證實過度暴露在塑化劑的環境,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提高女性乳癌或男性雌性化的風險,不過,一份調查卻發現市售的充氣玩具中,64%塑化劑含量超過國家標準,最高超量… 詳全文 >
-
國人聞乳癌就色變,你也是乳癌的高風險族群嗎?究竟預防乳癌該怎麼做?事實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等,都是造成乳癌患者越來越多且年輕化的主要原因,呼籲女性遠離不健康的生活形態,謹記4… 詳全文 >
-
港星鍾麗緹日前在電視節目上自爆,因為曾服用避孕藥,導致卵巢內長了一顆腫瘤,後來手術切除。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民表示,卵巢內腫瘤生成的原因眾多,但是口服避孕藥並不是罹病的原因,反而還可以抑制…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