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自卑的人自欺欺人的行为,而不去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你会觉得这样的人莫名其妙,做事天马行空、毫无章法,看起来完全不像是要改变自身处境的样子。其实他们跟别人一样,想要获得价值感,只是努力的方式无法真正达成这一目标。只要瞭解了这一点,他们一个能让自己感觉强壮的情境,躲了进去。他努力的目标是让自己有一种强壮的感觉,而非透过锻炼,真正达到强壮的效果。
这种自欺欺人的努力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又比如在工作上感觉力不从心的人,为了麻痹自己,获得价值感,在生活上可能会变成一个暴君。可是,无论他怎样自我欺骗,也无法消除心底的自卑。只要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自卑感就无法消除。如果把个人的心理状况想像成一条河,那么自卑就像是一条蛰伏在河面下、随时都可能掀翻船只的暗流。
我们给自卑情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在遇到困难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也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知道,自卑情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哭泣、气愤、愧疚等等。为了缓解这些情绪,自卑的人倾向于寻求优越感作为补偿。但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因为现实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他们用无形的绳索绑住了自己的手脚,想的不是战胜困难而是避免失败,所以行动起来也是绑手绑脚、犹豫不决。
这一点,在广场恐惧症患者身上表现得很清楚。有这种心理问题的人坚信:「人生中有很多未知的危险,为保安全,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中。」为此,他们把自己困在家里甚至床上。逃避困难最极端的方法是自杀,有些自杀者觉得自己无力改变任何事,在困难面前选择彻底放弃。自杀行为也包含着对优越感的追逐,因为这本身就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一种惩罚,几乎所有自杀的案例都有仇恨的对象,自杀者用死亡来宣告自己的脆弱和善良,控诉逼死自己的人的狠毒和残忍。
这就是当孩子发现了眼泪的效力,他就会喜欢利用哭泣的原因,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罹患忧郁症的机会也比其他孩子高。抱怨和眼泪—所谓「液态力量」—会损害合作关系的建立,让他人成为被奴役者。总之,极端羞怯窘迫、有强烈负罪感的人,都有明显的自卑情结,他们敢于甚至是乐于承认自己的脆弱敏感,但极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愿望—不惜一切代价超越他人。至于喜欢自吹自擂的人,乍一看似乎优越感很强,但只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行为,就能发现明显的自卑痕迹。
【华人健康网】呼吁,自杀不能解决问题,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请拨打1995生命线协谈专线,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本文出自高宝书版《走出孤独:阿德勒的勇气指引,教你觉察寻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赖、停不住的寂寞、摆不脱的焦虑、定不了的未来,活出自我价值》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