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毒素属于神经毒素,且具有耐热性,即使加热也无法破坏毒素,毒性强,2~3 毫克的河鲀毒素就足以致人于死。而河鲀毒素中毒的症状主要为神经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恶心、呕吐、麻木或刺痛(包括口、舌及四肢)、头晕无力、具飘浮感、吞咽困难等,严重个案甚至可能出现呼吸麻痹、低血压、心跳减慢等现象。
其潜伏期一般在3小时内(通常在10~45分钟),亦受进食毒素量影响。目前并无特殊之药物可以投予,主要治疗乃是维持呼吸或进行洗胃;另外,可给予活性碳,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在急救时需务必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已产生明显之肌肉无力现象,则应随时准备放置气管插管,并以人工呼吸器帮助呼吸。
【麻痹性贝毒】
至于,麻痹性贝毒中毒,则是一种极猛烈的神经毒素,且其不易藉由煮、炸、烤等烹调方式加以破坏。一般常见于民众误食含有巨蚌毒素,或其他相关毒素的海洋生物而引起。导致麻痹性贝毒产生的原因,则与滤食性贝类以有毒藻类为主食,可这类毒素不会排出生物体外、不断累积;而民众又不慎摄食被毒化的贝类所致。
其主要症状与河鲀毒素类似,若不幸误食含有麻痹性贝毒的食物,约15分钟后口舌会先出现灼热与麻木刺痛感,随后蔓延至脸、颈、手臂及脚指;30分钟后腕颈四肢末端麻痹,出现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脑部官能障碍,以及全身肌肉感觉无力、运动失调并有飘浮感等神经传导障碍症状。最后,甚至可能因无力呼吸而导致心肺衰竭及缺氧致死。因此,中毒后的1~2个小时是急救的黄金时期,必须立即就医。一般处理方式是洗胃,并施以人工呼吸,中毒后经24小时仍存活且无并发症的,通常愈后良好且无后遗症。
所幸,为确保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目前由台湾农委会水产试验所负责水产养殖业毒藻的监控,一旦发现毒藻数量超过管制界限就禁止采收,因此养殖贝类的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已不再发生。要提醒的是,若是民众自行捕捞、采集也应特别当心!

腳底常「翻船」扭傷…巧做「腳趾體操」改善
夏日開胃、增食慾 烏梅番茄盅抗氧化更護心!
蜂蜜,嬰兒的隱形殺手!罪魁禍首是藏在其中的...
心臟病發作不只是胸痛,這些「非典型」症狀要小心!心臟病發作時該怎麼做?
逆轉糖尿病前期,防血糖失控!營養師籲:控制血糖5大關鍵原則
橋本氏甲狀腺炎恐併失智症,判斷力降!周宗翰中醫師:4要訣改善橋本氏甲狀腺炎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