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生猛海鲜的老食客来说,除了上馆子用餐,至海港、市场购买海鲜,自己烹调之外;更有不少能人偏好海钓,亲自捕捞海味!不过,专家提醒,若民众未事前确认鱼种、水产种类,且宰杀、烹调过程又未妥善处理,不但补身不成,更可能在大吃海味之余,不慎将河鲀毒素、麻痹性贝毒等神经毒吃下肚,引发海洋毒素中毒,不可不慎!
就爱大吃生猛海鲜?当心,出现这些症状,恐“海洋毒素中毒”上身
有鉴于“海洋毒素中毒”的严重性,社团法人台湾国际生命科学会(ILSI Taiwan)与国家卫生研究院环境医学研究所,特别邀请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系黄登福终身特聘教授来为大家解说。
黄登福教授表示,事实上,所谓的海洋毒素中毒,指的是民众因接触鱼贝类本身所含有的天然毒素——海洋生物毒素(marine toxins),而非细菌性、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及化学性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
至于常见的海洋生物毒素有哪些?黄登福教授统计,台湾1981年至2016年发生过的海洋毒素中毒案例。结果发现,当中又以“河鲀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和“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简称PSP)”最常见,而患者死亡数则以河鲀毒素最多:
【河鲀毒素】
含有河鲀毒素的生物并不只有河鲀,某些种类的螺类、贝类、海星、螃蟹、章鱼、青蛙、蝾螈、扁虫和海洋细菌等都含有河鲀毒素,透过食物链的方式层层累积。而从历年台湾河鲀毒素中毒案例看来,分析主要引起河鲀食品中毒的原因包括:渔品产销人员及社会大众对鱼种欠缺辨识能力与原料处理过程的不当(如将肝脏、卵巢之毒素污染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