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解禁在即,美国却再爆发狂牛症案例,让人闻之色变,食安疑虑再起。爱吃牛肉的饕客们,要如何避免狂牛症的威胁,吃出美味又吃得安心呢?
曾因狂牛症被禁14年的日本和牛可望解禁!台湾食药署日前预告日本等国的牛肉及其产品将开放进口,最快9月中旬有条件来台,让老饕们相当期待。 什么是狂牛症?
狂牛症即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是一种发生于牛只的致死性、传染性神经退化疾病。台大医院新竹分院神经部主治医生叶伯寿指出,最早在1986年发现于英国,爆发之初重创英国的畜牧业,至今造成全球约20万头牛只的死亡,导致农业经济的损伤,成为全球关注议题。
感染狂牛症的牛只,会有情绪不安、敏感、有攻击性、磨牙、动作失调、后肢无力、躺卧死亡等症状,因而有“狂牛”之称,死亡后病理解剖会发现,其脑部组织出现空洞,呈现海绵状病变。
叶伯寿解释,早期养牛畜牧业会于饲料中添加动物肉骨粉,这些肉骨粉通常是使用“非供人类食用废弃牛肉”所制成的,由于这些废弃部位可能含有牛海绵状脑病病原“变异性普立昂蛋白(prion)”,会快速增加并积聚于牛的中枢神经(包括脑部),造成神经细胞坏死,使脑组织病变为海绵状,最后造成牛只死亡。
狂牛症也可能来自基因突变,造成自发性的普立昂蛋白变性,进而引发牛海绵状脑病,这种案例极少,属“非典型牛海绵状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狂牛症不会透过空气传播,也不会因牛与牛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经口、鼻、交配)而平行感染。当世界各地开始禁止喂食“肉骨粉饲料”后,狂牛症病例便急速下降,现在全球病例数已降至零星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