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体受到情绪影响时,会进一步干扰大脑的思考模式,进而使行为模式出现改变,三者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一旦民众无法控制自己,经常顾虑东顾虑西、出现灾难性的想法,就容易造成行为模式失控—使拖延症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民众常会发现,有些天性乐观、思考模式习惯一条肠子通到底的人,事情反而可以准时完成的原因。
所以温闵凯医生强调,想要预防拖延症发生,第一件事就是打断以上恶性循环。简单来说,就是打断错误认知、改变想法,摆脱追求满分(完美)的习惯,不预期结果,抱持着一股脑做就对了的想法,把忧虑、烦躁的情绪缓和下来,自然有助于改善拖拖拉拉的问题。
避免拖延症!脑中事先模拟、设定截止日期有帮助
至于具体而言,该如何改善、落实?温闵凯医生建议,针对上述这一类容易想太多的族群,不妨在面对待办事项时,第一步先试着评估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将处理流程在头脑中转过一次,加以模拟、安排,做好“积极的拖延”,就是有助情绪调适,又不手忙脚乱的方式。
如果是平常工作繁忙、待办事项很多的朋友,则可以尝试把每一件事情,用纸笔纪录、列举出来,并罗列明确的deadlate(截止日期)。每完成一件待办列表上的项目,就把它划掉,就是有助于将压在心里上的石头拿掉的好方法。最重要就是,了解自己的个性、喜好,找出适合的方向,让事情尽量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就是有效避免拖延问题持续发生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