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許多銀髮族來說,老化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會大大影響他們的活動力,台大骨科團隊研發出「關節軟骨再生修補技術」,藉由特殊兩相式軟硬骨再生基材,只需一次手術,就能利用患者自體軟骨組織,來修復關節… 詳全文 >
-
骨折是常見的意外傷害,不過每個人復原速度不盡相同,醫師表示主要與受傷的部位及嚴重程度有關,若傷到皮質骨,癒合時間通常大於3個月;至於衝擊較大的嚴重受傷,容易形成開放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發生感… 詳全文 >
-
75歲的黃阿嬤,有15年高血壓、心律不整及關節炎病史,1年多前摔倒造成左髖骨粉碎性骨折,且檢查發現有嚴重骨質疏鬆,猶如蛋殼,無法使用傳統的骨釘骨板固定手術,改接受鎖定式骨板微創手術治療,將螺… 詳全文 >
-
沙鹿一位原本個性活潑的吳姓阿嬤,兩周前突然變得自閉且不言不語,家人以為她罹患失智症或憂鬱症,不過就醫進行「周全性老年評估檢查」,才發現自閉的行徑源自髖部骨折,阿嬤因為渾然不知、加上不知如何表… 詳全文 >
-
骨質疏鬆不是女性的專利!高齡80歲的吳姓老翁,一直有背痛的老毛病,駝背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經檢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且已造成脊椎三節骨折、脊柱變形,如果不加以治療,再次骨折的風險更高。 詳全文 >
-
無論是跳傘(skydiving)還是高空彈跳(bungee jumping),都需要當事者極大的勇氣和絕佳的技術,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萬丈深淵。 詳全文 >
-
兒童安全問題引起民眾詬病,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全台有超過6成的兒童,曾在遊戲設施中受傷。抽查全國5都會區,共50個公園的遊戲場,更發現9成6的滑梯不合格,潛藏墜落、骨折、窒息等風… 詳全文 >
-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調查,約五分之一骨鬆婦女是因為骨折,「痛過才知道」骨鬆已上身。為了呼籲婦女重視骨鬆問題,有100位婆婆媽媽今11日齊聚一堂,以拍擊手、腰以及髖部等容易發生骨折部位… 詳全文 >
-
正值「熱血」年紀的青少年,學校放學後總免不了到球場上來場鬥牛或其他運動。醫師提醒,雖然運動有助於紓解壓力、強身健體,但是運動前應暖身、配戴護具以免造成扭傷、骨折等運動傷害。嘉義聖馬爾定醫院骨… 詳全文 >
-
車禍骨折不要以為只是小事,要注意是否會引發「脂肪栓塞症候群」,如果不慎因血管遭到破壞,導致骨髓內脂肪微粒被釋放,有可能經破裂的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及肺臟造成肺栓塞,而有致命危機! 詳全文 >
-
台南一名年齡將近百歲的陳婆婆,平日身體保養有道,行走自如,僅有駝背,身高愈來愈矮的狀況,但是日前不小心在浴室滑了一跤,痛得半天爬不起來,經緊急送醫和X光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左股骨(大腿骨)頸… 詳全文 >
-
根據最新1768期時報周刊報導:藝人坣娜去年在家不慎跌倒,造成左腿的腳踝、腳筋和小腿骨都斷了。雖然醫師診斷要開刀,但是她要求醫生為其骨骼復位後,便回家「自行調養」。一個月後能拄著柺杖,到處趴… 詳全文 >
-
一名50歲林姓婦女在臺中市經營小吃店,去年10月底,騎機車上班途中,遇到正在倒車的大貨車,剎車不及迎面撞上,當場血流如注,陷入昏迷,顱內出血的她在加護病房一待3天,從昏迷中醒來後,才發現猛烈… 詳全文 >
-
婦女進入更年期之後,需要注意骨質疏鬆的問題,一項由骨科醫療中心進行的門診骨質密度檢測結果發現,40歲以上就診婦女當中,近4成骨質密度不足,也就是說,每3位有1位骨質疏鬆。 詳全文 >
-
情難「枕」!一位26歲男性,休假日帶女友出遊。晚上體貼的以手為女友枕頭。第二天發現這隻「枕頭」不會動了,而且有麻木感,害怕之下立即就醫,原來經過診斷為橈神經麻痺。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