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醫院心血管外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孟達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複雜且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在台灣好發於60至70歲的年長族群,不僅發生率低,大概10萬個人才有1人,男女比是2比1,且65%… 詳全文 >
-
腦中風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除了有生命危險外,更可怕的是它會造成後遺症,一旦需要用到看護就會造成家人重大的經濟負擔,以往的生活方式也將完全改變。 詳全文 >
-
亞東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蔡光超指出,天氣漸漸轉涼,即將進入中風的高峰季節,民眾要注意保暖,以防止天氣變冷造成身體的不適,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更注意心血管的變化,時時提高警覺,以防中風的發生。 詳全文 >
-
血脂異常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血脂異常。對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教授表示,血脂升高主要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必須加以治療。 詳全文 >
-
開業復健專科醫師曾清祥指出,「鏡像治療」為目前最新的臨床復健治療方法,操作方法很簡單,先準備一面大鏡子,如照片呈現的畫面,讓患者坐在椅子上,將癱瘓手放於鏡後,鏡面朝向健側,患者用健側手練習 … 詳全文 >
-
健康人生從「心」開始!在台灣,近年來心臟病的奪命率有越來越凶猛,主要原因之一的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呈現「男升女降」的趨勢,男為女的2.8倍,而且以40至49歲男性的增幅最大,5年發生率增加近… 詳全文 >
-
甲狀腺機能亢進,也會增加腦中風風險!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志和表示,1名50歲的陳陳女士,本身並無心血管或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但因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卻未持續治療,進而惡化成腦中風… 詳全文 >
-
第2型糖尿病患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用藥的安全性格外重要。本週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糖尿病醫學年會中,TECOS 大型糖尿病藥物臨床研究結果正式發表,確認sitaglipt… 詳全文 >
-
「心房顫動是所有中風原因中的最危險單一因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翁國昌指出,心臟如不規則跳動,血液易在心房內留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及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腦… 詳全文 >
-
許多「宅媽咪」,缺乏運動和社交活動,平日又缺乏量血壓的習慣,不知不覺高血壓已悄悄找上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表示,多數高血壓患者可經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治療而穩定控制,但少部分患者可能變… 詳全文 >
-
過年聚會天天吃大餐,坐著打麻將,一坐就是2至3小時,小心久坐不運動,不但體重增加,毛病也跟著來。過年打麻將,久坐不活動,會使血液循環變慢,肌肉關節容易僵硬不靈活,產生腳麻肩頸痛,以及引發腦中… 詳全文 >
-
許多患者為了預防高血壓,積極增加運動量、減重,天天過著「無鹽飲食」的生活,但「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卻打破這些舊觀念,提醒飲食完全無鹽、身材太輕瘦、運動太多,反而不利於血壓控制,易引… 詳全文 >
-
洗頭時,用力按摩頸部竟然會讓頸動脈斑塊破裂引發中風?工作疲累,經常覺得脖子緊緊的,就是有頸動脈狹窄?為避免腦血管、心血管狹窄或阻礙的風險,應留意血管動脈變化。冬天氣溫降低,血壓控制不易, 詳全文 >
-
除了台語天后江蕙外,演藝圈不少歌手,都是暈眩症患者,包括同是台語歌后黃乙玲、金曲獎常勝軍戴佩妮皆有一樣的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任李彬州醫師表示,想要降低暈眩症發生的頻率,不妨… 詳全文 >
-
新店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議謙指出,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齡、三高疾病、腦部受傷、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等都有可能造成,如果發現家中長輩不對勁,最好前往精神科或神經內科就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