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氣溫驟降,三高疾病患者可別輕忽突然發作的小症狀!台中榮民總醫院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表示,1名74歲鄭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有頭暈不適的現象,日前突然出現言語不清和視力模糊的症… 詳全文 >
-
「醫師,人家說吃降血壓藥會影響性功能那我還可以吃降血壓藥嗎?」對於降血壓藥,多數患者仍存在上述迷思,甚至心生恐懼、不願意按時服藥。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柯欣榮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若未妥善控… 詳全文 >
-
血栓積聚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包括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等,都是因為血栓所致。所以,為了幫助血栓的溶解,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從飲食方面進行調節。哪些食物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呢? 詳全文 >
-
東方人腦中風有8成是缺血性腦中風,且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腦中風一旦發生,即便是把握”黃金3小時”立刻送醫施打血栓溶解劑,也只是減少災情,腦部缺血的區域,還是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損傷。 詳全文 >
-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兼晉生醫院主治醫師駱逸明指出,在台灣35 歲以上成人,每年約有3萬人會發生第1次腦中風,1年內再次住院的比例超過5成,死亡率則達到18.8%;追根究柢都與社會「失能照顧」不… 詳全文 >
-
10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3,患者腦中風發作後,常留下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無力、肢體癱瘓、情緒不穩等後遺症,鄭智文醫師提醒一定要把握術後6個月的黃金復健期,平常可藉包水餃動作訓練… 詳全文 >
-
需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的心房顫動患者,可別擅自停藥!1名患有心房顫動病史的68歲婦人,日前因膽囊炎開刀,術後中斷服用抗凝血藥物,竟導致血栓性腦中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周玉蘭提醒… 詳全文 >
-
很多人以為中風就是嘴歪眼斜、半邊癱瘓,事實上多數中風當下的症狀並不明顯,卻因為電視常常這樣演,「很多病人受影響,以為自己不是中風,耽誤搶救時間,」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說。只要突然頭暈、… 詳全文 >
-
高血壓和心房顫動都是引發中風的危險因子,但高血壓有客觀的具體數據可讓人提高警覺,心房顫動卻未必能靠日常的血壓量測被發現。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暨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除了腦中風之外,心房顫… 詳全文 >
-
許多中風患者從鬼門關救回來,通常會留下行動不便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後生活。不過,針對這樣的情形未來也許有治療、改善的機會。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外科醫師林欣榮將於國際期刊《細胞移植》發表的臨床試驗…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平均每48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醫師表示,中風的病患最好要在發作2小時內就醫,才有可能在發病「黃金3小時」內透過血栓溶解劑的治療,得到緩解,但統計卻… 詳全文 >
-
腦中風就是腦部血管發生障礙,養分無法運送到末端,造成細胞死亡的疾病。大致分為兩種類型:「血管阻塞」與「血管破裂」。 詳全文 >
-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飲食、運動、陽光曝曬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膽固醇突然升高。主要是天氣寒冷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上升;此外,天氣寒冷,不知不覺… 詳全文 >
-
腦中風長年列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如何在好發腦中風的秋冬季節做好血管保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建議從吃著手,養成「低鈉+得舒飲食」的健康飲食型態,可降低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詳全文 >
-
苗栗大千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鄧君威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併發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在天氣轉涼的季節更要戒菸,接受定期追蹤和治療,才能降低發作和腦中風的風險。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