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氣溫變化大,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併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增!日本知名內科醫師半田俊之介提醒,高血壓病友不想「爆血壓」,除了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外,更要留意室內外及居家潛藏的… 詳全文 >
-
消失的記憶,是怎麼造成的?失憶不一定是失智!除了罹患失智症會導致失憶,其實,如果腦中風發作,也可能出現記憶力變差併發症,呈現疑似失智的症狀。所以,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提醒,不要誤以為失憶… 詳全文 >
-
吃藥比較安全,不要打胰島素?這是許多糖尿病友的迷思。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指出,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的疾病,研究證實,提早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不僅能改善胰島… 詳全文 >
-
耳鳴不是病,年輕人若輕忽,小心隱藏腦瘤風險。根據本土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年輕族群,若長期耳鳴,容易增加未來腦瘤的機會。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黃俊豪醫師提醒,耳鳴不一定是老化的代表,… 詳全文 >
-
「心房顫動」是一種容易導致腦中風的心律不整疾病。台北榮總心臟內科趙子凡醫師表示,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若出現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4大警訊, 詳全文 >
-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中風家族」最常見的病例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而近年來國內「眼中風」的患者人數也逐漸上升。雖然及早就醫可能有助恢復視力,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若是眼中風後沒有適當的… 詳全文 >
-
國內失智人口逐年增加,研究發現,高血壓對失智的風險有性別差異。女性在40歲有高血壓,失智風險增加73%;但同年齡的男性,有高血壓並沒有增加失智的風險。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提醒,避免失… 詳全文 >
-
頭痛吃止痛藥,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但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提醒,不論頭痛或偏頭痛,長期吃止痛藥,易導致慢性頭痛,甚至會因過量成癮,產生胃潰瘍、腎臟病,或腦中風等病灶,千萬別輕…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國人死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名列十大死因第4位,因此如何預防中風發生非常重要。而近來坊間就盛傳:「以中藥天麻入菜,能幫助護腦、維持血管暢通。」的說法,吸引不少長輩注意,但真… 詳全文 >
-
控制好血壓,就能掌控好健康!北市博仁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指出,雖然多數高血壓患者或高危險群都知道要「定時量血壓」,但衛教門診卻常發現,許多人不知道正確的量血壓方式,即使每天乖乖量血壓,… 詳全文 >
-
高血脂可能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是促進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中醫師吳建東表示,降血脂的中藥材有「四大金剛」,到底是哪四種?以下來聽中醫師詳解。 詳全文 >
-
基因檢測可協助釐清第五凝血因子基因萊頓變異及第二凝血因子,是否帶有高風險型的基因變異。透過檢測先天基因型及生化指標,評估血栓塞症發病風險,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詳全文 >
-
頭痛發作不僅讓人心浮氣躁,更是影響日常生活!近來網路流傳:「長期偏頭痛會導致中風」的說法,引發網友熱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緯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有預兆偏頭痛」的患… 詳全文 >
-
媒體報導,資深女藝人兼主持人白冰冰曾經在錄製節目時,建議某位林姓女星可以讓腦中風的弟弟使用手淫方式復健,甚至一度爆出陳姓資深男藝人在中風之初,也用同樣的方式復健,還稱印傭可以幫忙…;手淫真的… 詳全文 >
-
延誤腦中風的治療時機,一旦大腦缺血太久,恐會留下永久性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黃虹瑜醫師表示,及早察覺中風徵兆及早接受腦中風再灌流治療 (包含靜脈血栓溶解劑與經腦動脈取栓術) ,是…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