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將邁入愛滋「高齡」社會,根據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50歲以上感染者占約17%,但10年之後2026年,超過3成以上、破萬名感染者將面臨老化與慢性共病的挑戰,如何提早做好準備?國外研… 詳全文 >
-
微血管是人類最大的器官,遍布全身。因此,如果因為微血管幽靈化而受到損壞,就會對全身造成不好的影響。隨著年紀增長導致血管幽靈化,就會引發許多身體變化。例如,走久一點會開始上氣不接下氣。這是因為… 詳全文 >
-
在保健食品的食用排名中,益生菌是國人第二受歡迎的補充品。近年更發現益生菌除了腸胃健康外,甚至能左右我們的衰老速度與外貌。現在來解析有一種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 詳全文 >
-
40 歲到50 多歲的人會認為自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時間「為時尚早」,為何此疾病被稱為「生活習慣病」,我們先來看看成因。退化性關節炎會被這樣稱呼的意思是,相較於「老化」導致的軟骨損傷,關節疾… 詳全文 >
-
銀髮浪潮勢不可擋! 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3.2%約304萬人,如何避免老化疾病提早報到,讓高齡者快樂又健康的老化,已經成為主流社會議題。尤偉銘營養師表示,其中關鍵在於延緩或逆轉病態性的老化大腦… 詳全文 >
-
年輕的時候明明大口咬肉、吃東西都沒問題,但年過40歲上了年紀以後,好像每次吃東西,都特別容易塞牙縫,總忍不住想剔牙。有人說:「飯後容易卡牙縫是老化的象徵,代表牙齦開始萎縮了」,也有人說這些現… 詳全文 >
-
高雄與澎湖都正在面臨老化危機,兩地區的老化指數皆高於全國平均,其中澎湖更比台灣早10年進入高齡社會,但澎湖醫療資源在各界長期努力下仍不足。長期前往澎湖義診,曾獲(29屆)醫療奉獻獎的杜元坤醫… 詳全文 >
-
明明睡的很多、也睡的很沉,但每天卻還是好覺得疲倦、想睡覺,尤其當冷氣團來襲、溫度下降時更比其他人還怕冷。而且,常常伴隨有異常掉髮的問題,總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老了?周宗翰中醫師提醒,小心如果上… 詳全文 >
-
我們所害怕的老化,會不會其實「並非正常」?現代人累積的慢性疾病以及隨之而來苟延殘喘的晚年,會不會其實是西方生活習慣所造成,而這樣的生活習慣扭曲了生理老化的真實樣貌?我們普遍認為一個人的老化與… 詳全文 >
-
年輕的時候明明大口咬肉、吃東西都沒問題,但年過40歲上了年紀以後,好像每次吃東西,都特別容易塞牙縫,總忍不住想剔牙。有人說:「飯後容易卡牙縫是老化的象徵,代表牙齦開始萎縮了」,也有人說這些現… 詳全文 >
-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造成早衰症的突變基因─早衰蛋白導入小鼠肌肉細胞,藉此研究肌肉功能與壽命之間的關聯性。而研究結果也已於今(109)年2… 詳全文 >
-
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委託趨勢民調,進行2020全台失智症大調查發現,仍有超過半數的人誤認「失智症是正常老化」,民眾也比較不知道地中海飲食為降低失智風險的方法。呼籲,… 詳全文 >
-
從「心」認清「老」這件事。既然人老是自然的規律,不妨學習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審視、面對、並接受它。 只要生命能繼續下去,未來的歲月要真正面對的,恐怕只會更老和更衰弱而己。 詳全文 >
-
內政部統計2019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15.28%,依國際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以上稱為「高齡社會」,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老化伴隨生理上難以可逆的功能衰… 詳全文 >
-
所謂的「抗老」要做得好,吃對飲食才能由內向外的讓整個人換然一新。究竟要吃些什麼食物,才能彷彿吃到「回春藥」呢?以下推薦6種抗老食物,搭配食譜,讓大家一起裡外皆美哦!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