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0/8 下午 05:34:11

預防長者出現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問題!銀髮照護「藥」你我共同守護

(關鍵字: 老化 , 藥物 , 用藥安全 , 副作用 , 交互作用 , 重複用藥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內政部統計2019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15.28%,依國際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以上稱為「高齡社會」,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老化伴隨生理上難以可逆的功能衰退,進而影響多重器官、生理系統導致疾病發生或改變藥物的表現(如表一)。

高齡族群用藥複雜需要醫療團隊整合評估

高齡長者的疾病通常不僅一項,多重用藥往往衍生出許多問題(如表二),若忽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高齡長者常輾轉往返不同醫療機構中,住院期間的藥物整合,避免重複用藥都不容疏忽小覷,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此外,使用的藥物也可能會在原廠藥、學名藥物之間轉換,應小心確認每個藥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多重用藥常伴隨著更複雜的用藥頻次,例如有些必須飯前、飯後、隨餐或空腹、有需要再使用或規律使用,如果長者本身的認知退化或是有障礙、視覺模糊都可能導致用藥問題更嚴重,此時需跨團隊醫療人員參與,共同把關用藥安全,以及監測用藥正確性。

藥師可提供藥歷整合連貫性服務,包括病人當前使用藥物評估,重新檢視有無重複用藥(不同商品名、不同劑量、以及延伸的藥物辨識),有無明顯藥物交互作用,是否有無更適合劑型選擇、用藥方便性(顆粒數減少、用藥頻次降低),或是辦理出院準備服務後的慢性用藥接續控制、針劑轉換口服調整…等。

高齡族群遵從醫囑,瞭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許多藥物使用正確性或順從性都需長期追蹤監控,因此醫療人員需與病人或照顧者充分溝通討論,以避免誤以為病人順從性差而影響判斷。例如醫師發覺藥物投與控制不盡理想而調高劑量,但真實情況卻可能是器具操作錯誤以致藥物未如實到位,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也會遮蔽診斷敏銳度、延長病程,使預後變差。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