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第2型糖尿病如何治療呢?基本原則是飲食、運動和藥物同步進行。有些孩子一開始就像第1型糖尿病一樣發生酮酸中毒,需要注射胰島素。同樣是第2型糖尿病,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當孩子使用口服降血糖… 詳全文 >
-
過去我們照顧第1型糖尿病童的經驗告訴我們,糖尿病五年以上有可能發生微小血管病變,要開始做視網膜的檢查;但是有些成人的第2型糖尿病人卻是在診斷的同時已經有視網膜的病變了,這暗示了我們第2型糖尿… 詳全文 >
-
近年來在門診看到有些因為學校尿液篩檢有尿糖而來檢查的孩子,他們和第1型糖尿病的孩子顯然不太相同,第1個不同是體型壯碩肥胖,第2個不同是脖子後側的皮膚特別黑且紋路特別深,像一條帶狀一直延伸到脖… 詳全文 >
-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常見病兆,嚴重時甚至會失明與截肢,但是在神經內科門診中,卻發現「慢性去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症狀,多與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容易混淆,兩者都會出現腳、手發麻現象,但是治療目標,卻… 詳全文 >
-
【講座】「糖尿病飲食」講座時間:5/9上午08:30~09:00講師: 營養組 劉麗華營養師地點: 新店耕莘醫院A棟1樓內科候診區(台北縣新店市中正路362號)洽詢:22193391分機65… 詳全文 >
-
國衛院追蹤20歲以上第2型糖尿病患,發現未用藥的糖尿病患,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2倍;50歲以上有用藥的患者,使用二甲雙胍藥不會增加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但是單獨使用磺脲類藥物者,… 詳全文 >
-
肥胖所帶來的問題,不單單只是體態上的影響,根據國家健康局指出,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肥胖等等問題,會容易引起「代謝症侯群」。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群代謝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糖及血脂異常…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因胰島素缺乏或體內有對抗胰島素功能的因子而導致體內血糖上升,進而慢性的破壞體內的微細血管所致,不論是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IDDM)或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 詳全文 >
-
國內糖尿病人口高達145萬人,所花費的健保費就破千億元,超過全民健保支出的五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去年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15萬多人,不過只有3萬多人,僅約2成,參加「全民健保糖尿病醫… 詳全文 >
-
長期從事第二型糖尿病統合分析研究的「亞洲遺傳流行病學聯盟」,日前在重量級的「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獲刊論文,新發現東亞族群特有的5個第二型糖尿病相關基因,替未來研發… 詳全文 >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期的研究發現,大量吃藍莓、蘋果或桃子這類香氣四溢又富含「類黃酮」(或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的水果,將大幅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可以說一舉數得。 詳全文 >
-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估計台灣有高達480萬人有睡眠問題,睡眠障礙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到底該怎麼睡才正確?提到睡眠時間,有的國外學者專家主張每天要睡足8小時,可是也有研究發現,平均每晚… 詳全文 >
-
多數人認為「理想睡眠時間」為8小時,不過根據多份國際研究發現,成年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7小時,一旦睡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而英國倫敦大學的睡眠研究也發現,每天睡眠不到6小時或睡超過8… 詳全文 >
-
有一些老人明明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卻因為怕採血測血糖會疼痛,人已經感覺不太舒服了,才想到自我檢測,但是,這樣的做法風險極大。還有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平時不太喜愛運動,所以血糖控制也不佳,美國糖… 詳全文 >
-
肺結核是高度傳染性疾病,全球現有6億人,即全球人口的1/10感染結核桿菌。大多數的受感染者沒有病症,稱為潛伏結核感染。研究發現,癌症病患、糖尿病患等身體狀況較差的人,更容易因接觸肺結核病患,…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