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引發食物中毒的細菌,常見於生猛海鮮與肉類,但蔬菜、水果中也會出現。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表示,一般人吃生魚片、生菜或是像腐壞的西瓜等食物,頂多引起腹瀉、… 詳全文 >
-
從2006年起,台灣洗腎密度已成為全球第一,平均每年約增8000多人,約有5~6%成長率,主要原因台灣人的用藥知識較薄弱,藥物服用不當及保健食品氾濫所引起。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劉振驊醫師表示,全國逾7萬洗腎病患當中,約有20%~40%可能因血液透析而交叉感染C型肝炎;醫界推測原因應是血液透析單位中病患交叉感染所導致。由於近年來國人罹… 詳全文 >
-
洗腎,一般人視為畏途,但才剛開始學會走路的「Q寶」,卻因為罹患罕見的「丙酸血症」,必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且術前還需洗腎淨化血液,移除體內的有毒代謝物質,穩定代謝狀況,才能提升手術成功率,救回… 詳全文 >
-
急性肺栓塞併發急性心肺衰竭的存活率幾乎是零,但56歲游女士卻很幸運,在醫療團隊的搶救下,成功戰勝死神,且擺脫可能出現的中風、洗腎等併發後遺症,獲得重生。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表示,經… 詳全文 >
-
很多人一被告知罹患腎臟病,就會緊張地詢問:「我會不會演變成尿毒症呢?我什麼時候要開始洗腎?」 事實上,而不同類型的腎臟病,病程進展的速度也會有所不同。 詳全文 >
-
台灣洗腎患者已突破7萬人大關,其中盛行率又以嘉義縣所佔人數居冠。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鐘映欽醫師指出,腎臟病初期時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不容易被發現,只有靠尿液篩檢及抽血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治… 詳全文 >
-
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且洗腎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指出,國內洗腎患者已突破7萬人,逾有9成患者是在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不到1成則是採取居家腹膜透析,事實上,65歲以下尿毒… 詳全文 >
-
慢性腎臟病初期難以察覺,不論門診還是住院病人,被告知為嚴重腎衰竭時,往往無法接受,而且患者都以懷疑氣說:「我向來身體狀況都很好,也沒有生過病,怎麼可能這麼嚴重?」進一步細問,才知道原來都沒有…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健康的「沉默殺手」,調查發現,國內有高達160萬民眾,因糖尿病而就診;粗估另有40萬人,已是糖尿病高危險群而不自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新陳代謝科游能俊醫師指出,控制血糖是… 詳全文 >
-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在八月二日突傳昏迷,送醫急救後辭世,得年五十五歲,大眾因而得知他自大學時代,就開始洗腎。 詳全文 >
-
台灣每年有超過6萬名洗腎人口,患者時時陷入心血管疾病、病菌感染、癌症等主要風險中,但除此之外,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劉益坊也提醒需注意腎臟自發性出血的危機,以免引發低血壓休克,就像長… 詳全文 >
-
「鐵血教頭」徐生明,長年飽受高血壓、痛風、洗腎之苦,於2004年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格外注重養生,沒想到卻在昨24日晚間突然心肌梗塞發作而猝死。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吳志仁醫師表示,無論是洗腎… 詳全文 >
-
棒球迷要傷心了!素有「棒球魔術師」之稱的義大犀牛隊總教練徐生明,24日晚間帶領隊員與兄弟象比賽後,返家後意外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5歲。出生於1958年9月11日的徐生明,曾於2004年11… 詳全文 >
-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克林表示,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多屬病情最嚴重的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尿毒症)需要洗腎。配合低蛋白飲食及酮酸胺基酸營養劑,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尿素氮的值,延緩洗腎的時間…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