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醫師,我家孩子都不吃飯,怎麼辦?」、「那一整天都精神飽滿,不愛睡覺,怎麼辦?」、「他最近的情緒很不穩定,超愛生氣,怎麼辦?」 詳全文 >
-
基於推廣六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的原則下,六個月以前的孩子都「不需要」喝水。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則建議要多喝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6-24 個月的孩子,在母奶/配方奶以外,一天「需要」補充… 詳全文 >
-
我的老師,陳永榮教授經常講一句話:「在家裡當老大的,去外面往往都吃癟」,因為外人並不會什麼都讓他,更不會幫他做其份內之事。我是個多事的兒科醫師,於是我會盡量去提醒我該提醒的。「擇善固執」是避… 詳全文 >
-
剛開始行醫的時候,有些長輩的反應對我來說是很神秘的。例如:孩子很乖、養得很好,我總會稱讚孩子很棒。有的長輩會不高興,甚至還會說:你不要這樣講他。我覺得很怪,因為我並沒有批評孩子啊,我是稱讚他… 詳全文 >
-
門診時,很多媽媽都會跟我說,覺得懷孕或生小孩後自己變笨了,記憶力也退步了。也不少媽媽跟我說:我本來覺得小孩是一種很惹人厭的生物,但是沒想到我還挺享受當母親的感覺。我也問過我太太:懷孕很辛苦,… 詳全文 >
-
一個常見的場景:晚上九點多,孩子已經在揉眼睛,打哈欠,看起來就是很想睡的樣子。這個時候,父母們也完成了每天既定的睡眠儀式,但是孩子卻不睡,一放到他自己的床上就是爬起來,怎麼樣就是不肯睡,到底… 詳全文 >
-
前些日子的門診,一個媽媽問我:「我家兒子目前十一個月,之前都能自己入睡,但是最近都要我陪他睡,不然就會大哭,我該怎麼辦呢?」「要家長陪睡」這件事情還要去細分。所以我問:他是自己睡小床,還是跟… 詳全文 >
-
大約十多年前,美國就有跨部會的委員會去研究雙薪家庭是否會對家庭或孩子帶來衝擊。如果是早上送保母/日托/幼稚園,晚上父母自己帶的家庭。孩子的生長發育、行為發展、學業成績,跟全職媽媽帶的孩子,是… 詳全文 >
-
帶孩子的過程中,偶爾就會遇到孩子生氣崩潰。而且情緒是說來就來,上一秒還在玩,下一秒鐘就瞬間變臉大哭或大怒,孩子的情緒來去很快,控制不佳是正常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受到孩子的影響,理智斷線也是正… 詳全文 >
-
發燒是每個家長都會擔心的「症狀」。一但孩子發燒了,為人父母者就會開始緊張、擔心,我也是。我自己是兒科醫師,我的孩子發燒時,我一樣會擔心。即便我幫他檢查過,確定他應該只是單純的發燒。其實這情形… 詳全文 >
-
傳統上,總認為要盡量延後嬰幼兒添加副食品的時間,但是近年來的發現證明那是錯的!太晚或太早添加副食品,容易導致許多將來的問題。如:肥胖、過敏等問題。其中嬰幼兒肥胖又是這幾年研究的熱點。因為越來… 詳全文 >
-
「都是 they 的錯」,這句是鄉民愛用的諷刺句。相信大家在職場上,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人。整天抱怨,然後凡事都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人相信大家都很討厭。這是典型的「受害者… 詳全文 >
-
要不要讓孩子哭,一直是各育兒流派爭議的事情。我謹就科學根據,跟大家分享事實與我的看法。像是睡眠訓練時,孩子會哭。讓孩子晚上哭,會不會影響他的心理發展?影響依附關係?根據目前的研究,追蹤五年以… 詳全文 >
-
最近看到一段很諷刺的短片,標題是「他只是個孩子啊」。大家會心一笑之餘,可能也會思考,到底對孩子的約束與管教要何時開始?要到什麼程度?他何時開始具備同理心,能理解別人的想法? 詳全文 >
-
六個月大以前,並不鼓勵「刻意」的戒夜奶。但是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停掉,但是一樣要注意孩子的生長是否正常。昨天跟大家聊到戒掉夜奶的事情。蠻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需求或顧慮,我們今天繼續談談夜奶的事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