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性情大變,感覺喪失意志又憂鬱…注意有可能是因為罹患癌症導致腦轉移所影響。恩主公醫院放射腫瘤科鍾道生主任表示,新北市1名40多歲女性上班族因為肺腺癌合併腦轉移,去年底突然性情大變,從溫文儒… 詳全文 >
-
理解自己為何拖延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去了解自己究竟從中得到了什麼。現在的你可能在想:拖延怎麼可能讓我獲得任何東西?它只會造成我的麻煩。但是如果你沒有從中獲得什麼,你就不會一直這樣做了,畢竟它也… 詳全文 >
-
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當皮膚照射到陽光後,體內的維生素D才具有活性,進而發揮強健骨質、促進免疫力以及抗憂鬱等效果;近來有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新發現,維生素D還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大腦… 詳全文 >
-
「嘿,你還好嗎?」是否常常清晨三、四點醒來,輾轉難眠,煩躁、焦慮、低落等各種負面情緒揮之不去,又或深受頭痛、疲倦、失眠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困擾著呢?小心!你可能得了情緒病。 詳全文 >
-
憂鬱症人口遍及全球,又有「21世紀的黑死病」之稱。憂鬱症也與大腦分泌失調有非常大的關聯。近期發現,補充適量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腸道的菌相平衡,使腸道分泌有關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再經由「腸腦軸線… 詳全文 >
-
許多人民因為壓力大而感到憂鬱或焦慮,甚至因此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失調等不良影響。正確挑選食物,如攝取有助減緩發炎反應的Omega3脂肪酸、B群等,還能藉由影響體內與壓力和情緒相關激素… 詳全文 >
-
冬天因為日照減少,要小心冬日憂鬱發作,必需提高警覺!1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雖曾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飽受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的困擾。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黎美嫻表示,這1名患者在接受1… 詳全文 >
-
有許多人每一天晚上都在和睡眠戰鬥、鬧失眠;根據健保署統計,2018年全台吞安眠藥鎮定劑藥逾9億顆,十分驚人!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長期失眠輕則引起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失調、代謝變慢、免疫功能… 詳全文 >
-
歲末年初,為迎接新的一年,我們要檢視與調整有害身心健康的思考模式。此文特別提出像牛般的「反芻式思考」,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詳全文 >
-
罹患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除了會出現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等問題,需要治療之外,其實對於患者的心理與生活品質,例如可能有失眠、憂鬱焦慮等情況,也應該一併列入治療評估。臺灣皮膚科… 詳全文 >
-
出版社總編輯程鳳儀初次聽到我要寫「失業」主題,楞了一下,並且提醒我不要寫得灰暗與無望。然而在訪問過數十個失業案例,以及讀過有關失業的研究報告,我要跟大家說的話是,失業跟你想的不一樣!它不是一… 詳全文 >
-
50歲葉先生飽受耳鳴所擾多年,經耳鼻喉科確診為神經性耳鳴,透過藥物治療後雖有改善,但進步幅度不大,令他相當憂鬱。直到去年輾轉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尋求吳俊昌中醫師協助,改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 詳全文 >
-
社會生活對個人影響極大,個人卻很難影響社會生活,即使有所影響,範圍也很有限。可以說,社會規律是世界上唯一的絕對真理,適應社會是個人的唯一出路。動物為了適應環境,可以長出堅硬的角、鋒利的爪子和… 詳全文 >
-
33歲的李先生,常常分心、無法在工作時間內準時完成交辦事項,而感到氣餒,常常緊張、煩躁到失眠。直到與親友懇談與反思後,才理解自己從小就有這樣的特質,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求診蔣立德主治醫… 詳全文 >
-
短暫的生日宴結束後,朋友們要走了。在病房裡,我最好的朋友輕輕地跟我說:「你沒發現你現在已經融入他們了嗎?你跟他們走得太近了。」我沉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