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者,透過心率變異分析,可及早找出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三軍總醫院最新研究發現,這項推論也適用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心智障礙者,的確有較高比例檢測發現心率變異,必須對這些慢性病加… 詳全文 >
-
1位10歲小弟弟,近2年來因吃的多動的少,體重增加約10公斤。為了減肥,在多運動與積極的飲食控制下,卻還是瘦不下來。到醫院諮詢後,原來他是罹患了「亞臨床甲狀腺低能症」,影響到甲狀腺機能,才會… 詳全文 >
-
有些人四肢並不胖,體重也未過重,但卻有個大肚子,即是腰圍過寬,稱為中央型肥胖或者蘋果型的身材,但他們卻比一些四肢粗壯、腰圍正常、體重過重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這是因為中央型肥胖的… 詳全文 >
-
現年92歲的前總統李登輝是30多年的糖尿病友,但為了血糖控制,從患病後就聽從醫師的指示,每天自行注射1次長效胰島素,並於餐前搭配使用速效胰島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如… 詳全文 >
-
45歲中年男性,日前洗臉時,觸摸到左後頸部隱約有一小腫塊,不痛不癢,但硬塊卻日益肥厚,於是前往醫院診治,經超音波及抽血,證實罹患副甲狀腺癌,所幸及時切除腫瘤硬塊,挽回一命。醫師指出,副甲狀腺… 詳全文 >
-
1位居住在台北市的13歲國1男生,長期喝含糖飲料,不論是手搖杯、瓶裝、罐裝,每天至少喝2杯,多的時候喝到5、6杯。日前因為體重爆瘦5公斤,加上上課的時候感覺頭昏腦脹,由父母陪同就診,發現竟罹… 詳全文 >
-
一位43歲的糖尿病患陳女士,由於急性右眼疼痛、視力模糊,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雖立即施以抗生素治療,但因化膿性眼內炎發展迅速,在住院第3天就完全失明。柯美蘭醫師指出,陳女士因長年血糖疏於控… 詳全文 >
-
「截肢」是糖尿病患揮之不去的夢饜,醫師建議若有久未癒合的足部或下肢傷口,應安排適當的周邊血管檢查,必要時再接受血管攝影檢查及氣球擴張術,以早期發現較嚴重且可以矯治的血管病變,加以挽救後可免於… 詳全文 >
-
**體重超標的風險疾病**1. 糖尿病腰圍較大和BMI較高,都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有關,而且腰圍對女性的影響更勝過男性。2. 代謝症候群根據國健局調查顯示,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代謝症候群… 詳全文 >
-
所謂「容易生病的胖子」,指的是內臟脂肪高,這才是致病的機轉,而且胖瘦是有客觀的美觀標準,不應一味追求體重機上的數字。 一份調查發現,與亞洲所有國家比起來,台灣人竟然是最胖的國家!國健局指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