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們想記住某件事,就必須打開大腦的開關,醒過來,特別留意。我們會記住我們留意的東西,所以更要留心我們平常關注哪些事物。樂觀的人會留意正面的經驗,因此正面經驗就會成為記憶。如果你情緒低落,… 詳全文 >
-
超高齡化社會來襲,失智症的口日漸升高!進入失智症之前會歷經認知能力下降。近期有研究指出,長期攝取草莓、蘋果等類黃酮食物,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能,可以防止腦部血管損傷;另外,地中海飲食中也富… 詳全文 >
-
人類大腦非常厲害,會自動選擇喜好的事物來關注,過濾掉多餘資訊,當你的大腦啟動這個提醒器時,你的身體就會因腎上腺大量分泌,感到一股快感。透過不斷提醒自己重視的東西,並以書面寫下想完成的目標,你… 詳全文 >
-
想想你平常如何度過一天?在一般工作日中,你平均會被打斷幾次?電話、簡訊、電子郵件,還有神色言語等的每個觀察,都會讓你分心。你的專注力就這樣不見了!即便很多研究指出,成人的專注力平均一次可以維… 詳全文 >
-
根據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統計顯示,每年每1千人約有5人會得到帶狀皰疹,尤其令人擔心帶狀皰疹可能反覆發作,患者苦不堪言!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表示,現在透過「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 詳全文 >
-
要形成記憶,第一步就是要留意。睡眠可以確保額葉皮質神經元保持警覺、活躍、隨時準備就緒,提供記憶編碼所需的注意力。睡眠也會對新編碼的記憶按下儲存鍵,有助於固化新的記憶,睡眠不足則會干擾記憶固化… 詳全文 >
-
發現家中長輩有走路碎步、尿失禁或癡呆情況時,家人往往一開始懷疑可能是腦中風,或是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常聽到的疾病。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莊皓宇主任特別提醒,小心也有可能是「正常壓力性水腦症」… 詳全文 >
-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統計資料,失智人口成長快速,民國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失智症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刻不容緩。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目前透過… 詳全文 >
-
微行動很重要,因為微行動讓我們向前行,且微行動有加乘效果,如果你採取了一項微行動,例如回電話以協助完成一項專案,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似乎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流轉,一連串有心推動的微行動將會彙整成… 詳全文 >
-
「馬桶女孩」姜藥師,是1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擔心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與原有藥物相牴觸,而猶豫是否前往接種。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胡朝榮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在全球已有280萬患者,平均每5分…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