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患者輕忽肢體痙攣、未積極治療,恐因關節變形、攣縮,而影響日後行動力!可偏偏過去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方式伴隨的可能副作用,常讓患者聞之擔憂,而不願接受治療。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 詳全文 >
-
為了破解飢渴慾望的訊號,中研院研究團隊解密果蠅腦中的神經迴路,首次發現一種名為leucokinin的神經傳導物質,透過調控不同的腦神經元,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行為,解開了渴、餓訊號在腦中相… 詳全文 >
-
癲癇發作,不但會嚴重抽搐,甚至意識有些不清楚,大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服用藥物與生酮飲食治療,仍然控制不理想,屬於「頑固型癲癇」。目前已經有進步的微創大腦半球癲癇手術,能改善神經功能,術後癲癇發作… 詳全文 >
-
「醫師,我只要走遠路走久了,還有站久了、坐久了,就會腰痠和屁股疼痛,到底是什麼原因?」許多患者因此懷疑自己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是坐骨神經痛而求診。這兩者差別在哪裡?網路上說,做深蹲可以緩解坐… 詳全文 >
-
腦中風高居十大死因第四位,每年逾1萬名國人為此送命,縱使救回一命,腦中風也是台灣造成失能的第一要因,每年健保支出超過30億,造成家庭、社會龐大負擔。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張谷州醫師表示,腦中… 詳全文 >
-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驚人,內政部去年4月宣告全台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進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至2019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 詳全文 >
-
失智症海嘯來襲,及早診斷失智症類型,能幫助醫師精準用藥、減少病人藥物負擔。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指出,現在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Amyloid PET),可以幫助臨床醫師釐清認知障礙病… 詳全文 >
-
別以為中風離你我很遙遠!知名健身達人「筋肉爸爸」,因有凝血功能異常的家族史,加上長期熬夜、睡眠不足、身體過勞,年僅37歲就中風住院消息,不僅在健身界投下震撼彈,也激起不少民眾對於中風預防的重… 詳全文 >
-
手怎麼會一直抖不停,而且一抖多年?排除巴金森氏症,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患者的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連寫字、喝水、吃飯都需要家人幫忙。治療主要包括藥物與手術,中國附醫神經部主治醫師呂明桂表示,… 詳全文 >
-
遠離自律神經失調,不但要從生活作息、適度運動、紓解壓力等方面改善,專家提醒,同時要調整5大自律神經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過多的甜食如巧克力、鹽份、咖啡因等攝取,才能搞定自律神經,重新找回健康…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