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7/22 下午 12:11:48

加工肉品脂肪恐增肥胖、心血管疾病风险!医:植物饮食促肠脑轴线健康,减少发炎

(关键字: 心血管疾病 , 肥胖 , 脂肪 , 饮食 , 植物 , 肠脑轴线

动物性脂肪,特别是加工肉类的脂肪是发炎分子,包括细胞激素及脂肪激素的主要来源,可经过血液抵达大脑和各种脏器,造成「代谢性内毒素症」,并提高罹患肥胖、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癌症的风险。

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对促进肠脑轴线的健康很有益处。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肠道菌相的平衡,因纤维经肠道菌丛发酵代谢的副产物为短链脂肪酸,它不仅扮演提供肠壁细胞食物的关键角色,还能促进肠神经系统的健康,同时也是肠脑沟通的要角,保护大脑免于低度发炎反应。

肠道菌是一种生态系统。在消化道中,胃与小肠是低多样性栖地;而大肠则是高多样性栖地,肠道菌数量最多,多样性也最丰富。

新生儿肠道的多样性不高,主要是为创造个人化的肠道菌模式预留更大弹性空间。而新生儿肠道主要由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占据,这些菌种不但可以产生许多抗菌物质,也能制造足够乳酸,打造出不利于病原体生长的环境。

青少年以降,肥胖、肠道炎症与其他自体免疫疾病都跟肠道菌多样性减少有关。长期服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的质子帮浦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都容易造成肠菌相多样性消失,甚至导致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

无论是在超市或网路所贩卖的食品都可能含有伤害肠脑轴线的人工添加剂,包括甜味剂、乳化剂、果糖玉米糖浆和小麦蛋白等多种成分。

工业化养殖的牛、猪肉、家禽、鱼类及其他海鲜常违反生态法则,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学药品,不但波及周围的栖地,也会影响我们肠道菌的功能与健康,以及其跟大脑的交互作用。

避免大规模生产的加工食品,尽可能食用有机栽种的食物,也是我们持盈保泰之道。动物性食品构造与新陈代谢,常是诸病之源。植物性食物不但构造及新陈代谢大异于人类,且所食之成分会经过大地过滤,相对非常安全。

证严上人常勉励弟子:「素食八分饱,二分助人好」,不但可以限制摄取的热量,符合身体代谢需求,也减少摄取脂肪量。

台语常说「膨肚短命」,腰带愈长,寿命愈短。老子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肠)久」。而一段时间的断食(如饥饿三十),透过肠脑菌轴的交互作用,对大脑的功能和身心健康都可能有正面影响。

情绪会造成肠道反应,因而对肠道菌群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负面情绪如压力、愤怒、悲伤时进食,会造成肠脑菌轴失衡,减少肠道菌丛的好菌,使肠漏更严重,并回头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而幸福、快乐、和谐、共享的进食,大脑传送正面讯息到肠道,也会促使肠道菌产生有益于大脑的代谢物。正念减压法与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转换情绪,缓减肠脑轴线的各种疾病。

本文出自联经出版《肠乐我净.素无量心》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