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底細胞癌腫瘤擴大,恐出現「啃咬狀潰瘍」!醫籲:注意2徵兆防皮膚癌上身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也是最常見的癌症,病變細胞來自表皮基底層或毛囊最外層細胞。發生率大約為每年每十萬人之中數百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臨床表現最常呈現的類型是單一膚色或藍黑色結節(佔60%), 詳全文 >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也是最常見的癌症,病變細胞來自表皮基底層或毛囊最外層細胞。發生率大約為每年每十萬人之中數百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臨床表現最常呈現的類型是單一膚色或藍黑色結節(佔60%), 詳全文 >
26年來,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療團隊與時間賽跑、與死神交鋒。今20日慶祝心臟血管外科達成「開心手術突破萬例」的重要里程碑,院長邱冠明感性表示,一萬,對亞東而言,不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萬次… 詳全文 >
流感幾乎已經是常態化、全年化,尤其要注意今年A型流感H3N2病毒株恐回歸,並且與H1N1病毒株「雙株夾擊」,面臨9月即將開學,更要提高警覺流感群聚風險升溫!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 詳全文 >
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的季節,又因台灣位於亞熱帶,亦是結石好發的地區,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是結石病患。尤其因夏天氣溫高、導致流汗多而尿量減少,導致夏天結石發作的機率是冬天的3-5倍。國泰… 詳全文 >
急性鼻竇炎可能造成鼻竇開口阻塞,併發眼睛腫脹,伴隨上皮膿瘍。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可以採用內視鏡以微創削切刀切除組織,以及引流將膿瘍清除,解除病灶。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姳萱醫師表示,微創削切刀… 詳全文 >
肝癌仍是台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B肝是肝癌的風險因子,慢性B型肝炎感染可分為三個時期,包括:免疫活化期、免疫耐受期、不活動帶原期。台大醫院今19日公布與中研院合作B肝研究針對「不活動慢性B肝… 詳全文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國人最常罹患的淋巴瘤,雖有機會治癒,但因其惡性度高與侵襲速度快,一旦復發治療挑戰將更加嚴峻,患者可能僅剩半年壽命 ,治療刻不容緩。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4年8月… 詳全文 >
近日有藝人傳出罹患視網膜神經血管嚴重堵塞(又稱黑矇症、眼中風),因為錯過6~8小時的黃金急救時間,導致右眼失明的遺憾,引起大家高度重視眼中風議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瑩山表示… 詳全文 >
年輕型失智症發病原因大多不明,除了家族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慢性情緒障礙外,也與睡眠問題息息相關。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年輕型失智症約佔全體失智人口5%,必需注意徵兆,早診斷、早治療。光田醫… 詳全文 >
日常飲食需要六大類營養均衡攝取,這個觀念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實身體活動也要注重3種運動均衡訓練!衛福部樂生醫院物理治療師李俊輝表示,銀髮族若能養成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練習3種規律運動習慣,… 詳全文 >
臺灣癌症治療邁向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預計於116年完工啟用,屆時臺北榮總將成為全球極少數同時擁有「重粒子治療」與「硼中子捕獲治療」全方位尖端放射技術的醫療機構,讓臺灣在…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