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7/31 下午 05:55:58

她,40年来总是敢怒不敢言,“乖小孩”躯壳下的自我还存在吗?

(關鍵字: 情緒 , 自殺 , 自我 , 完美 , 壓抑 , 溫閔凱

温闵凯医生分享,过去门诊就曾收治一名年近50岁的妇人,因饱受失眠、忧郁苦恼而就医,在几次的咨询下发现,该名妇人曾有多次自残的经验。(图片仅为示意,非实际当事人)
溫閔凱醫師分享,過去門診就曾收治一名年近50歲的婦人,因飽受失眠、憂鬱苦惱而就醫,在幾次的諮詢下發現,該名婦人曾有多次自殘的經驗。(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

但对于某些个性本就敏感、或太过在乎家长感受的孩童来说,上述反抗父母、家长的行为却是一大难事,在长期压抑自己的想法下,也容易因此失去主见、自己的声音,永远为满足大人而活,不晓得怎么为了自己而活。

有些极端的孩子在找不到情绪出口下,甚至可能因此自残,走向自杀一途。事实上,根据精神科医学会统计,在青少年10大死因中,第一名为意外,第二名就是自杀;且有高达20%的孩子曾有自残的经验,但回报的就医率却小于10%,数字十分惊人。

她40年来总是敢怒不敢言,失去人生自主权,却归咎于命…

更甚者甚至直到步入中年,步入职场、脱离原生家庭后,这样迎合他人、看他人眼色,不敢表达自己想法、意见,进而委曲求全的行为模式仍会持续发生。温闵凯医生分享,过去门诊就曾收治一名年近50岁的妇人,因饱受失眠、忧郁苦恼而就医,在几次的咨询下发现,该名妇人曾有多次自残的经验。

为了了解该名妇人的心结为何,于是便进一步和她详谈她的婚姻生活、家庭环境背景,在仔细询问下才发现,原来该名妇人的爸爸、妈妈都是职业军人,从小要求孩子要非常有礼貌、有规矩,规律作息,规则、做事一板一眼。

小时候父母和她谈话的内容,不是课业成绩、就是未来一样要当个军人,从小大到不曾给过太多的情绪肯定和赞美,只有自己考100分,被亲戚、外人称赞优秀、听话时,爸妈脸上才会有些许笑容。而为了让自己在爸妈眼中有存在感,于是从小就学会主动看双亲眼色、迎合他们的喜好。

高中第一志愿更是依照爸妈心愿填了军校,一路妥协直到毕业,都如愿照着父母的规划成为职业军人。自己的结婚对象也是爸爸挑过后,要她交往、要她嫁,就嫁了。就连经历了老公外遇、酒后家暴,虽然曾一度自残,但习惯委屈求全的她,也都一一隐忍下来,但她却认份的说:“这可能是命吧!”。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