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9/26 下午 04:22:26

憂鬱≠憂鬱症 壞心情逾2周速就醫

(關鍵字: 憂鬱症 , 運動 , 紓壓 , 憂鬱情緒 , 劉嘉逸

秋冬悄悄到來,是好發憂鬱症的季節,但許多民眾不認為自己有憂鬱傾向,任由壓力和負面情緒持續累積,恐增演變成憂鬱症的風險。調查發現,國內約有209萬人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呼籲若情緒低落、失眠,甚至出現自殺念頭,症狀持續2個星期以上,應盡快就醫,且透過定期運動抒解情緒。

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約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
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約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

調查:全國約209萬人有憂鬱情緒

董氏基金會公布針對18歲以上民眾所進行的「全國民眾憂鬱認知與紓壓方式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11%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對比同年齡的人口總數,推估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的困擾,需尋求專業協助。

憂鬱情緒≠憂鬱症 辨別注意嚴重度和時間

「憂鬱情緒」不等於「憂鬱症」,但本次調查卻發現仍有64.4民眾不知道或不清楚兩者間的差別,數據與以往研究結論相差不多,顯現心理衛生教育的宣導仍有待加強。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劉嘉逸醫師表示,若將憂鬱情緒比喻為「疼痛」,憂鬱症就像「骨頭斷裂」,憂鬱情緒和疼痛分別為憂鬱症和骨頭斷裂的症狀之一,不能直接劃上等號,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療,通常已變成「病」的憂鬱症才需積極治療。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