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將醣類(葡萄糖)當作能量,過度限制碳水化合物反而對身體有害!」每當我建議大家減少醣、多攝取蛋白質時,就一定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或觀點。限制醣類究竟具有什麼危險性呢?接下來我想針對這些反面的迷思來做討論。
迷思1:我們的大腦是以醣類為能量
在全身的血糖消耗量中,比例較小的大腦卻獨自佔去20%到30%的血糖量。從此可知,血糖的確是必需物質,但你知道嗎?碳水化合物(醣類)進入體內後,只會被使用四十秒鐘。
我們的人體中,包含大腦,所有的血糖幾乎都是藉由腎上腺素、去甲基腎上腺素的激素來達成微妙的調整以及維持機能。也就是說,藉由吃醣來補充大腦能量,這樣的想法一點意義也沒有。
吃了甜食後感覺頭腦變得清晰、焦躁感降低的人,有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好,才會造成血糖值大幅度波動,在低血糖的情況下活動力降低、變得想睡覺。
因此,只要一攝取醣類,血糖值就會急劇上升,並大量分泌胰島素。但這樣一來,血糖值又一下子降得過低,回到想睡或是因大腦皮質缺乏營養而思緒不清的狀態,也容易疲勞,引起暈眩及頭痛。
身體被一口氣下降的血糖值嚇到,拚了命想趕緊讓它恢復正常,於是啟動了交感神經分泌出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整個人似乎變得神清氣爽,感覺身體狀況好轉……但真要說的話,那只是身體處於錯亂的狀態中而已。反而還有可能因為交感神經處於優位,血管收縮而提升高血壓的風險。
以前的日本人飲食匱乏,雖然以魚貝類補充蛋白質但還是不足,身形瘦小,血管容易破裂而造成腦溢血。照理說,這個情況到了飲食豐饒的現代應該要有所改善,沒想到這樣的情況不減反增,罹患腦梗塞與心肌梗塞的人反而變得更多了。這是因為現今飲食中醣類含量高的緣故。
以前都認為腦梗塞或心肌梗塞,是因為壞膽固醇在血管內部堆積成的斑塊,沿著血液流動時堵塞到血管所造成。但根據後來的研究發現,其實是因為存在於血管內皮中一種稱為「脯胺酸」的胺基酸與醣類結合造成糖化,才會導致堆積在血管內的斑塊脫落,形成血栓。
迷思2:減醣沒有明確規範,很難執行
即使是再簡單的工作,也有一開始就輕易上手的人,跟需要努力耕耘才做得好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指導者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論調,若沒有先做好「這件事本來就有很多觀點」的心理建設,很容易聽什麼都覺得是對的,內心搖擺不定。請記得,不論是真是假,都要靠自己體驗之後才會知道,限制醣類也是。
每個人各自的生活習慣、年齡、性別、職業、家族構成等生活環境,或是代謝率、疾病史等因素都不相同。不論哪一種療法,最重要的都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確認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