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3/31 上午 10:41:43

你是自我接纳,还是自我感觉良好?3个情境判断,让你放胆接纳自己

(關鍵字: 自我感覺良好 , 自尊 , 感受 , 自尊心 , 自我接納 , 情境

“接纳”与“自我感觉良好”的差别

“心理师,我觉得人啊,不能太满足于现状,要适时地逼迫自己、不放过自己,才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事呀!”

这是我在跟个案、讲座听众们谈接纳时,最常听到的说法。许多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认为如果我放松了、认为自己够好了,就不可能进步了。有这样的害怕是因为,他们想像中的接纳,是接纳现状,什么都不必改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这会引发高自我要求者的焦虑:“接纳了然后呢?我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吗?”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顶多只能称为“放空”,也许暂时有舒缓身心的功能,但“接纳力”是一种需要持续保持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念。它蕴含在你所有处事、待人、对自己和世界的想法中,而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运用它,而非期待它会在你躺在床上时自动产生。

接纳力需要刻意地透过与自我对话、书写、和世界互动后的反思而得来,所以不用担心拥有“接纳力”之后会变成一个废人。

相反地,你会开始感受到内在空间变得宽敞、明亮,你的行动力开始以它自然的速度运行,你看待自己的眼光,使你更自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接纳”与“自我感觉良好”差异甚钜,甚至这两种人散发出的“自尊”也有根本意义上的不同。

“防卫型”自尊与“接纳型”自尊

自尊和自信一直是我们现代心理学提倡的概念,喜爱自己、信任自己、懂得照顾自己、尊重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的确是维持人类身心平衡的关键点,但真的有自信、高自尊的人就身心平衡吗?我猜你们应该看过一些身边“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像是活在虚假的粉红泡泡中,不愿面对现实。

谈到这里,我想与你说明“接纳型自尊”(我们所渴望的自信、自尊),与“防卫型自尊”有什么不同。《收入不平等》(The Inner Level)的作者理查.威金森(Richard Wilkinson)与凯特.皮凯特(Kate Pickett),两位英国流行病学家整理过往对“自尊”的研究后发现,焦虑感与自尊之间有着矛盾的关系。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