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吸收全身震动 过度使用会发炎、长骨刺
人类的双脚,承担全身体重,不管是走路、上下楼梯、跑步时,双脚都得吸收数倍体重的震动力量。当踩在地上时,足弓要往下压,会把从五只脚趾头延伸到脚跟骨的足底筋膜拉长,足底筋膜的表面有脂肪垫,可用来吸收震动的力量。当脚要往前推进时,掌趾关节要做背屈的动作,足弓会往上拉得很紧、足底筋膜往前收缩,才能产生动力前进。
因此,在走动时,足底筋膜是动态的变化,扮演着足部天然避震器的角色,具有维持足弓、给予吸收震动,以及往前推进的力量。特别是附着在脚跟骨处的足底筋膜,受力最大,是最容易因重复牵扯而发炎、肿胀的位置。有时,牵引的力量,还会造成脚跟骨的骨膜直接刺激,水平增生骨刺。
晚上休息后,足底筋膜的发炎液体常累积在此处,隔天一踩地,便出现第一步疼痛(first step pain),痛到脚会缩起来,导致许多跑全马或半马的跑者,无法行走。
若刚起床,脚跟痛到站不起来,连走路去看医生都有困难时,可用力按摩附着在脚跟骨处的足底筋膜,让局部压迫足底筋膜的发炎液体散开,能暂时纾解无法走路的疼痛。这也是很多足底筋膜炎患者,走一走,局部疼痛会缓解,但久坐再站起来,又会局部肿胀、痛到不行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