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相與大腦迴路仍持續發育,大腦會將腸道知覺和相關情緒整理歸檔,影響我們終生的情緒、氣質及性格。母親從懷胎開始就應該要超前部署,避免高脂飲食與藥物產生的代謝物以及腸道發炎,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懷孕期間的全身性發炎可能是自閉症與思覺失調症的重大風險因素。
除非是不得已合乎高危險因子的剖腹產,盡量以自然產道分娩以及母乳哺育比較能維護孩子腸道菌相的健康與多樣性。動物性脂肪,特別是加工肉類的脂肪是發炎分子,包括細胞激素及脂肪激素的主要來源,可經過血液抵達大腦和各種臟器,造成「代謝性內毒素症」,並提高罹患肥胖、心血管疾病和各種癌症的風險。
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對促進腸腦軸線的健康很有益處。高纖維的蔬菜水果有助於腸道菌相的平衡,因纖維經腸道菌叢發酵代謝的副產物為短鏈脂肪酸,它不僅扮演提供腸壁細胞食物的關鍵角色,還能促進腸神經系統的健康,同時也是腸腦溝通的要角,保護大腦免於低度發炎反應。
腸道菌是一種生態系統。在消化道中,胃與小腸是低多樣性棲地;而大腸則是高多樣性棲地,腸道菌數量最多,多樣性也最豐富。
新生兒腸道的多樣性不高,主要是為創造個人化的腸道菌模式預留更大彈性空間。而新生兒腸道主要由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佔據,這些菌種不但可以產生許多抗菌物質,也能製造足夠乳酸,打造出不利於病原體生長的環境。青少年以降,肥胖、腸道炎症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都跟腸道菌多樣性減少有關。
長期服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都容易造成腸菌相多樣性消失,甚至導致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無論是在超市或網路所販賣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傷害腸腦軸線的人工添加劑,包括甜味劑、乳化劑、果糖玉米糖漿和小麥蛋白等多種成分。
工業化養殖的牛、豬肉、家禽、魚類及其他海鮮常違反生態法則,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學藥品,不但波及周圍的棲地,也會影響我們腸道菌的功能與健康,以及其跟大腦的交互作用。避免大規模生產的加工食品,儘可能食用有機栽種的食物,也是我們持盈保泰之道。
本文選自聯經出版《腸樂我淨.素無量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