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5/7 下午 04:31:58

人类为什么爱吃肉?以痴呆症为代价,换取吃肉能力?

(關鍵字: 失智 , 演化 , 冷知識 , 肉食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我们的第一个灵长类祖先大约出现在6500~8000万年前,居住在树上,以水果和树叶为主食。那个时期的灵长类体型不过一个巴掌大小(类似眼镜猴),只吃水果和树叶就很足够了。现在体型较小的猴子会抓昆虫或毛虫来补充动物性蛋白质,但红毛猩猩、大猩猩这类体型较大的类人猿几乎纯粹以草食为主,因为它们无法保证能捕获充足的肉类来供应庞大体型所需。和人类最亲近的黑猩猩也爱吃肉,它们偶尔会集体围捕小狒狒,或是用树枝挖掘白蚁穴,抓点蚂蚁当点心,不过那分量和它们吃的树叶、果实相比,根本无足轻重。

最接近人类祖先的类人猿以草食为主,有亲戚关系的早期人类很可能也是以植物为主食。人类学者推测,大约在400~500万年前出现的人类,其饮食型态应与其他类人猿相似。观察同一时期出土的臼齿与深长的颚骨化石,可推测出他们当时吃了许多需要大量咀嚼的食物。这是草食动物的典型特征之一,因为以食物摄取热量来计算的话,吃肉只需要吃一点,叶菜类则相对需要吃很多。

另一方面,采集不会移动的植物当作食物,不需要拟定什么复杂的策略,所以也不怎么需要用脑袋。相反地,若想捕食会移动的动物(不论是靠狩猎或捡食腐肉),就必须拟定更高明的计划才行。科学家测量早期人类的头颅,发现与现在的黑猩猩差不多容量,这个事实同样可以支持早期人类以草食为主的假设。

从勇敢的猎人变成尸体清道夫

那么从古毕佛拉挖掘出来的,那块因维生素A摄取过量导致骨内出血的KNM-ER 1808化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可以算是人类在短时间内改变饮食习性的一种证据,而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环境剧烈变化所造成的。

大约从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到至1万2千年前的这段更新世(Pleistocene)时期,非洲大陆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森林也陆续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草原,动物之间得激烈竞争才能获取植物性食物。这种情况对早期人类来说相当不利,因为当时仅剩的森林被所谓的傍人(Paranthropus,早期人类的亲戚)占据,他们的体型虽然只有现代大猩猩的四分之一,但咬合强壮的下巴和巨大的牙齿,与大猩猩相比丝毫不逊色。加上傍人可以吃树皮与植物根部维生,在生存上更有竞争力。

相较之下,早期人类只有小小牙齿,无法大量咀嚼如此坚韧的植物。既然找不到植物吃,势必得吃肉(动物性脂肪)才能生存下去。然而不论从前或现在,想在非洲草原上猎捕动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成人人类的身高平均不到一百公分,与现在四、五岁的儿童不相上下,狩猎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天方夜谭。

如果抓不到活生生的动物,是不是可以吃死掉的动物呢?当狮子将猎物的内脏吃光后,便会退至一旁休息,等待消化。此时猎物身上除了内脏,其他部位都还完好无缺,简直是免费的大餐。不过世上没有这么容易的事,当狮子吃完后,紧接着聚集过来的不是秃鹰就是鬣狗。一只秃鹰的身高大约一百公分,翅膀展开大约有一百八十公分这么宽,加上秃鹰通常都是群体行动,绝不是脆弱的人类可以轻易争抢剩肉的对象。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