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可以马上看到抒压效果?错!
临床曾有一名患者,为了赶快战胜压力,每天从新北市树林走路到台北市,上瑜珈课2小时,再踩飞轮1小时,最后再走路返回树林家中,运动过度的情况下,反而适得其反,不仅造成乳酸堆积,肌肉酸痛加遽,身体更疲惫,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运动抒压无法一蹴而成,必须按步就班,“规律运动”长达半年以上,才能见到效果。而这“规律的运动”也不是指每天从事大量的运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靠运动吃饭的运动选手,每天都能完成5、6个小时以上的运动训练。
原则上,一般人应配合个人体能、兴趣和性格,选择“可负荷”的运动或体能活动,循序渐进,每天至少累积60至90分钟,持之以恒才有抒压的效果。所谓的“可负荷”,是指达到微喘、额头冒汗和感觉得到心脏跳动的运动强度。
2.“每天跑5公里”,有运动目标更能抒压?不一定!
为了建立规律运动的习惯,许多人会设定运动目标,要求自己每天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且逐日或逐月增加,以慢跑为例,初期目标是天天跑完3公里才能休息,两周后则要进步到5公里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