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NHK BS Premium频道的纪录节目“爱因斯坦之眼”针对红茶进行了一项实验,最后得到一个结论。
“红茶要泡得好喝,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含氧量高的热水来冲泡。”
关于如何泡出红茶完美的3大要素(味道、香气、茶色),英国人根据数百年来的经验归纳出所谓的“黄金原则”、“八大铁则”、“十项要件”等,并以此为依据遵循至今。
然而,就算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有时候泡出来的红茶还是有可能味道太淡,或是香气不足、茶色太淡,甚至还会喝到热水的味道⋯⋯。若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而增加茶叶分量,则又变成涩味太重,口感苦涩。
因此,泡红茶时真正要遵守的原则只有一个。“观察热水的沸腾状态,在水中氧气尚未烧光之前熄火。”只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就能完美泡出美味的红茶了。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一口气冲入刚煮开、含氧量高的热水,这时茶叶表面会附着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氧气泡泡,藉由这些氧气泡的浮力作用,茶叶会飘浮在水的表面。不一会儿,当氧气泡消失在水中时,茶叶会因为含有水分而慢慢沉入底部,随后又会透过热水的对流作用再一次轻轻浮上水面。
这种茶叶上下滚动的状态称为“跳跃”(jumping),当茶叶发生跳跃现象时,便会释放出儿茶素和咖啡因,使得红茶的味道、香气以及红色或咖啡色等茶叶萃取素释放于整壶茶汤当中。
至于热水的温度和含氧量究竟要达到多少才有利于茶叶萃取素的释出,关于这一点,任职于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专门研究海水及深海地质的理学博士小栗一将在节目中做了以下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