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其实是件极为自然的事,它帮助我们对周遭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估。与他人相较无碍于我们的自信,会造成问题无非是因为:人类需要在与他人比较中自我评价。
我们的比较范围多半是自己生活周遭接触到的人,或是社群中的社会期待。每个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成员们应该拥有什么(例如智能型手机或名牌服饰)、从事什么(例如做新潮的运动或吃精致的美食)以及成为╱是什么(例如变得年轻、有活力、功成名就)。我们的自我评价(成为╱是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拥有什么)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好、是坏或是不好不坏。然而跟不同的人做比较,我们有可能比他人更好、更糟或是差不多。
“向上”比较与“向下”比较
举例来说,如果“向上”比较,去和更有工作能力、更聪明、更富有、更具吸引力的人相比,自我价值连带自信很快会陷入危机。我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对自我与人生产生强烈的怀疑。相反地,我们“向下”比较,去和成就不如我们的人相比,便能提升自我价值与自信,不太对自己抱持怀疑。
这不代表,有强烈自我怀疑的人应该只要“向下”比较。太多的“向下”比较,容易让人陷于自我陶醉。不过,在觉得自己既渺小、又不安的日子里,“向下”比较倒是有安定的效果。相反地,如果想要有所改善或长进,“向上”比较会是有益的,但还是要切合实际地慎选比较范围。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每个生命都是天才。然而,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价一条鱼有多少才干,这条鱼终其一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没错,确实如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近乎强迫地拿自己和周遭的理想典范做比较。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