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便利且兼顾轻巧、不易破裂特性的宝特瓶,常有不少人喜爱将其清洗後,反复装水、冲泡茶饮使用,就是希望能藉此发挥省钱及环保的目的。但也有不少人担忧宝特瓶使用不当,恐有不慎将塑化剂吃下肚的疑虑。究竟塑料宝特瓶反复使用可不可行?是否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呢?且听专业毒物科医生怎么说!
宝特瓶会有塑化剂残留吗?毒物科医生这样说!
台湾台北荣总内科部临床毒物与职业医学科主任杨振昌医生表示,在讨论宝特瓶究竟是否可反复使用,是否有溶出令人闻之色变的塑化剂前,民众不妨先来了解,坊间常见的塑料宝特瓶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其原料、制作方式为何。
事实上,一般市售常见的塑料宝特瓶主要是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成。根据台湾食药署的资料,由PET制作的宝特瓶,其稳定性相对较高,且其耐热温度约介於60℃~85℃之间。
虽然过去海外少数的研究在抽验PET制成的塑料宝特瓶时,曾发现少量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塑化剂的残留,但推估可能与厂商制造过程中,为了提升宝特瓶的延展性,加入塑化剂有关;或是在生产链中不慎和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制品相互污染所致。因此,在排除上述机率不大的可能因素下,理论中宝特瓶在常温使用下,多无外界担忧易有有毒物质塑化剂释出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