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真的很想吃补汤,则建议可以透过食材搭配,来化解温补药材的燥热之性。就如同中医方剂配伍的概念,燥热的药材会搭配凉润的药材来平衡,补泻兼具,让整帖药方四平八稳。例如,吃羊肉炉、姜母鸭时,可以放些偏凉性的蔬菜来平衡补药的燥热,像是茼蒿、空心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大白菜、黑木耳、菇类、白萝卜、丝瓜等食材,都可以平衡补药的热性,让补汤吃起来不容易那么燥热。
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普遍肉类吃太多、蔬菜吃太少,吃补汤或药膳火锅时多补充蔬菜,也是促进健康的方式。另外,少吃火锅料,多吃豆腐等简单的食材,也可以减少一些热量的摄取;至于汤锅上的浮油,最好也尽量用汤匙将之捞起,不要怕麻烦,多一些步骤去油,就能以较健康的方式享用进补汤品的美味。
不仅教大家怎么简单配辅,以降低市售姜母鸭、羊肉炉等药膳汤品的躁性,赖睿昕中医师也推荐一款材料准备简单,性质相对平和一些,适合一般民众居家DIY的“麻油猴头菇面线”食补料理,提供给大家参考:
★麻油猴头菇面线
材料:猴头菇3朵、板豆腐100公克、生姜15公克、黑麻油1茶匙、枸杞10公克、盐巴适量。
作法:
1.生姜洗净切丝,与黑麻油一同放入锅中煸炒至飘散出香味。
2.放入猴头菇与豆腐翻炒至表面微微上色。
3.加入700c.c.清水与枸杞同煮10分钟。
4.另起一锅滚水,将面线烫熟备用。
5.将面线加至有猴头菇、豆腐的锅中,再加入适量盐巴调味即完成。
作用:有助明目、补肝肾、改善手脚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