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珍接着说,“你看到导师走过来,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她。现在我是你的导师,我会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回答你。请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肯恩笑着拿出笔,准备在餐巾纸上写出他的感想。以下是珍的几种反应:
否定学生的情绪
“你庸人自扰,又不是世界末日,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说风凉话
“世界不一定公平,你必须学会调适。”
提供意见
“你不能被这件事情击败,再试试另外一支球队。”
质疑
“你为什么会被淘汰?别人比你好吗?现在你要怎么办?”
替别人说话
“从教练的观点看,他要自己的球队获胜,因此选择球员时,必须有所取舍。”
同情
“可怜的孩子,我真替你难过。你一心想加入球队,只是表现得不够好。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你一定觉得太丢脸了。”
非专业的心理分析
“你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在潜意识里,你并不想加入球队。”
肯恩停下来,“好了,够了,我懂了。”我请肯恩让我看看他写什么。他把餐巾纸递过来,我大声念出来:
“不要告诉我该怎么想。”
“不要告诉我该怎么做。”
“你根本就不了解。”
“你明知故问!”
“你只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我。”
“我是失败者。”
“以后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
“天啊!”玛莉亚说,“珍刚才对肯恩说的话,很多就像我常和儿子马可说的话。可是除此之外,你还能怎么说呢?”“接纳孩子的沮丧。”我很快回答。“怎么做?”玛莉亚问。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看着珍,向她求助。她转过去看着肯恩说:“肯恩,当你充满自信,却发现被淘汰了,一定是很大的打击,也非常失望!”肯恩点头。“没错,就是打击和失望。有人了解我的心情,感觉就好多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要说。玛莉亚承认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接纳她的情绪。肯恩问:“我们自己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如何给学生?”显然,我们需要更多的练习。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培养高自尊的对话练习:具体赞美与批评,不帮孩子贴标签》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