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逃,不叫消极,不是眼不见为净,不能把头埋进沙漠里;逃走的人,要有出路,不然,那叫做躲,不叫逃。
至今我仍会想逃的,大概剩下下列几种人物事:
一、事:
真的不想做却要我做的事。比如跟某些话不投机却很热情的人应酬,比如写应酬文字。
二、物:
不想吃的东西,不想买的东西,拜托你也别再跟我推销了,我不会被说服的。不投机的话题,还是让我的耳朵清静些吧。不欣赏的人物,也别花时间讨论了吧。能这么坚定,也是年纪大的好处。
三、人:
人比较麻烦。我觉得一个人过了中年,若还不会辨识朋友,那也未免太“天然呆”了。每个人应该都有交谈得来,或志同道合的朋友;谈不来的,请和别人交朋友,不要装知心。
久混江湖的人都知道,说错话已经很麻烦,但是对一个错的人说对话,恐怕会更麻烦。
哪些人是我一定会逃,而也建议想活得好的人逃的,大概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带着巨大负能量”的人。
一、专门以讲别人的事情为乐者。
二、一句话就会让他想很多的人。
三、老是在抱怨别人的人。
四、一直自怜自艾的人。
五、会在好友背后说他小话的人。这种人很危险,看不得人好,就算你是他至亲。
六、强迫要把自己喜好加到别人身上的人。这种语带威胁的狂热分子,现代交友网络上还真的不少。
七、讲话永远不明他真意的人。有些人讲话只求“没错”,开场白好长,好客套,却毫无真心,说唱都是表面功夫,那,为什么要浪费别人时间来听呢?
什么该扛,什么该逃,确实是我中年以后比较得心应手的功课。
同样一句老话:时间所余不多,不必互相蹉跎。
该扛的责任要扛,逃,连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该逃的若不逃,则会陷入泥淖,连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人生。
逃与不逃之间,靠的还真是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过往经验的归纳。越来越明白自己之后,这样的判断,就像哈利波特额头上的闪电疤一样,天生感应灵敏,是不是“坏东西”,几分钟之内立即分晓。
人的经验值多了,难怪人说,年纪越大,恋爱会越谈越短,不合则去嘛。交朋友也是,老朋友历经各种考验,知心的就是知心。
当然哈利波特在小说里是注定要来对付佛地魔的。但我们不必。我们不必拯救霍格沃茨。我们也没神力对抗每一种不公不义。该逃就逃,是人生美好的自由。
本文出自时报文化《从此,不再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