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堅信,多喝燕麥奶,有益身體健康。燕麥奶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好處?燕麥奶是牛奶嗎?能不能用燕麥奶取代牛奶呢?高雄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靜宜表示,喝燕麥奶,以下幾點稍作注意,或許可讓您吃… 詳全文 >
-
五十肩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女性,而五十肩的危險因子包含新陳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患等。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蔡旻虔表示,根據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約有30%會發生五十肩,如果經過非… 詳全文 >
-
健保署統計,2019年「糖尿病」佔醫療支出的第二名,年花健保費用約309.6億元,就醫高達153.6萬人。而糖尿病控制不良會併發小血管病變,其中又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見,也是成年人失明的三… 詳全文 >
-
內臟脂肪多,小心造成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避免內臟脂肪增加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只要「限醣飲食」,但是有的人採取「限醣飲食」仍然無法減去已囤積在體內的內臟脂肪?原來幾乎都已經變成「內臟脂…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沉默殺手,如果血糖不控制,小心危害全身器官!安南醫院家醫科吳雅琦醫師表示,1名67歲陳先生近3個月來因體重快速減輕,時常感到疲倦嗜睡,出去見客戶都隨手買珍珠奶茶不喝水,檢查診斷為三高… 詳全文 >
-
結核菌會冬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育生指出,糖尿病患是結核病的高風險族群,小心一旦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偏高,可能會影響患者免疫系統,使抵抗力變弱後受到結核桿菌侵犯。即使接受過完整抗結… 詳全文 >
-
日前在電視節目中,有醫師提出8種類型的人不要亂吃益生菌,可能會造成其他健康問題。並分享1名糖尿病患者確診有肝膿瘍,在膿汁中發現有不常見的乳酸菌,該患者經常補充益生菌,因此醫師認為是口服的益生… 詳全文 >
-
經常三餐在外患有糖尿病的外食族,如果飲食攝取不當,小心血糖像雲霄飛車上上下下!1位女性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都偏高,原來經常以餛飩麵、炒米粉、麵線糊等小吃解決一餐。李婉萍營養師提供5種經研究證… 詳全文 >
-
辛苦的爸爸工作、家庭兩頭燒,熬夜應酬更是家常便飯,尤其本身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小心代謝症候群找上門!代謝性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數個症狀的總和,當症狀未被改善時;接踵而來的… 詳全文 >
-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 詳全文 >
-
兒童第一型糖尿病發病有時會特別急,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可能會出現「高血糖」、「糖尿病酮酸血症」,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警告,若發現小孩已經出現呼吸深且急,呼吸有丙酮水果味,或出現煩躁、… 詳全文 >
-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全球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更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及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許多研究已證實如LDLR、PCSK9等基因,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息息相關。… 詳全文 >
-
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合併有高血壓,小心可能會傷「心」!根據臺北榮總醫院一項研究發現,無論第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何者先發生,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會上升!臺北榮總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胡啟民主… 詳全文 >
-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流行的文明病,一旦代謝症候群上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會大增,不容輕忽。通常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以「腹部肥胖」為指標之一,高繪雯營養師提醒,無論胖或… 詳全文 >
-
膽結石是肝膽腸胃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大部分都是剛好定期檢查或是腹痛、肚子痛到腸胃科求診時,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尹青子營養師表示,肥胖、血脂異常…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