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球的面前,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是愛地球這件事,我們並不渺小。孩子是未來的樹苗,而爸媽是灌溉的園丁,透過親子溝通,讓孩子對周遭環境有更多的思考,也讓他們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詳全文 >
-
阿德勒心理學課程採取不獎賞,也不懲罰,是沒有「賞罰」的教養方式。我們認為,使用賞(讚美)和罰(責罵)的教養方式,其目標只是教導,而非培養孩子產生「我有能力」、「大家都是我的夥伴」的感覺。 詳全文 >
-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快速的成長期,一個是從出生到兩、三歲,你想想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才多大一點?像小貓似的!但是「一暝大一寸」,兩年下來,他們已經能跑能說,長到將近出生時的兩倍高。 詳全文 >
-
我認為那是需要長期堅持才有可能養成的好習慣,所以絕對不能輕易妥協。除非特殊事件發生,否則全部統一管理,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尤其是孩子的睡眠習慣,從小我就培養孩子們晚上8點前(年紀更小的時候更… 詳全文 >
-
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中,當我與家長們討論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時,總習慣先做一個調查。我會先問家長:「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時,你們的態度如何?會鼓勵孩子反擊動手打回去的,請舉手。」 詳全文 >
-
最近一本育兒雜誌請我寫一個專欄。我問他們寫什麼內容,他們說:「怎麼讓自己的孩子更快樂。」我說:「我覺得與其說怎麼讓孩子們更快樂,倒不如說先幫助媽媽們變得更快樂。」 詳全文 >
-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要嘛頂嘴、要嘛扯開話題、要嘛左耳進右耳出……而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孩子就是不想做。此時,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其實家長也不想命令孩子,希望孩子自動自發,無奈總是事與願違──… 詳全文 >
-
父母很少承認自己的做法「極端」。深入探討父母在求好心切之下,常使用的兩種極端方法,也就是縱容與過度控制。而在兩個極端之間,溫和且堅定的態度可以達到真正的教養。 詳全文 >
-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要嘛頂嘴、要嘛扯開話題、要嘛左耳進右耳出……而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孩子就是不想做。此時,很容易陷入如惡性循環。如果放著不管,惡性循環將越來越嚴重。其實家長也不想命令孩子,… 詳全文 >
-
在親職晤談時,家長經常可以很鉅細靡遺地說出孩子各種令人困擾的問題型態,但對於「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是甚麼維持了行為?」,往往顯得遲疑,若能對孩子的行為保持好奇、系統性觀察、分析行為背… 詳全文 >
-
孩子之所以喜歡打怪練功,是因為只要夠努力,就一定可以一層層往上升等。耐挫力的培養也一樣,要讓孩子看到只要每天練一點,功力一定會累加上去。讓孩子在我們的溫柔支持、智慧陪伴下,一點點地累積功力、… 詳全文 >
-
日常生活中,數學與你我共生存。不論是隨處可見的數字、容器盛裝的容量、以及物品的形狀等,這些都能算在數學的範疇內。學齡前的孩子,爸媽可透過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遊戲,以孩子培養「玩」數學的興… 詳全文 >
-
大腦神經的突觸連結,是因應重複受到同樣的刺激所形成,所以很多人認為經歷各種體驗可以促進腦部發展。事實上,有好幾項研究顯示缺少刺激的生活會妨礙腦部發育。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體驗的數量愈多,腦… 詳全文 >
-
在華人社會中,「性」是私密、長期避談的話題,多數人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現在要重新學習,教導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一大難關。針對家長常見的困擾,我們特邀專家給予精闢解答。 詳全文 >
-
孩子之所以哭泣,是因為看不到陰雨背後的陽光,父母的引導與帶領,能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挫折、體驗失敗,進而累積成功、找到克服挑戰後的成就和喜悅。請把握孩子每個小小成功的片刻、讓他看到自己做得很好的…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