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造成大腸癌的最關鍵原因是吃太多肉,尤其動物性脂肪、動物性胺基酸經過高溫都會產生致癌物,此外民眾常吃的香腸等加工肉品也可能含有亞硝酸… 詳全文 >
-
我國癌症時鐘再度快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30日公布最新的民國99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14秒;罹癌人數突破9萬大關,癌症發生年齡的中位數更加年輕,從98年… 詳全文 >
-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久坐辦公室又缺乏運動,常造成腸胃蠕動變慢,出現便祕和宿便的情況。不過,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酆裕民表示,臨床上發現排便正常或經常腹瀉的患者中,經大腸鏡發現腸道中藏有… 詳全文 >
-
內科醫師楊培鎮指出,一位30多歲的輕熟女,三餐總靠速食炸雞和超商便當果腹,每周還會買3~5次的鹹酥雞解饞,身兼「外食族」與「嗜肉族」。年初鑒於朋友罹癌,自己也跑去健檢才驚見腸道佈滿13顆瘜肉… 詳全文 >
-
導演李國修2010年3月時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發現生病後,他雖極力調養身體,但隔年12月底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肝臟,隨後在愛妻王月的陪同下宣佈取消而後舞台劇巡演,安心養身體;9日適逢王月4… 詳全文 >
-
據衛生署統計,國人飲食西化,導致罹患大腸癌年齡逐漸下滑、死亡率年年攀升,預防保健之道,首要戒除高脂肪、高鹽類食物,且餐餐需補充蔬菜水果。同時醫師呼籲民眾應在50歲之後,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詳全文 >
-
大腸屬癌症危險區,按罹癌率高低部位為:直腸>乙狀結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初期的症狀很不明顯,到了中後期,才會陸續出現腹脹、腹痛、貧血、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血便、大便有黏液、大腸阻塞… 詳全文 >
-
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張伸吉表示,許多患者為降低「開腸破肚」所帶來的風險,選擇微創手術,但為了移除被切除的病灶,仍不免讓醫師在肚皮上多開個大… 詳全文 >
-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醫師洪耀仁表示,預防大腸癌保健之道,首要戒除高脂肪、高鹽類食物,且餐餐需補充蔬菜水果。另外,因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呼籲50~69歲民眾可多利用國民健康局提供的… 詳全文 >
-
上完廁所發現排泄物帶血,且顏色暗紅可得小心!在三軍總醫院擔任志工的蔡阿姨,長期上完廁所,都會發現排泄物上殘留血液,以為是痔瘡而未特別重視,直到日前三總提供糞便潛血檢查驗出陽性反應,經大腸鏡與… 詳全文 >
-
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建信提到,1位年僅23歲的邱同學,鑒於兩年前爺爺死於大腸癌,為求飲食清淡,午餐開始吃素,但都以外食自助餐為主,且不愛吃蔬果,日前血便就醫才驗出1顆2公分大的腸瘜肉。… 詳全文 >
-
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陳建信表示,據統計,每42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且年齡有不斷下降趨勢。醫師指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作息不正常,讓大腸內容易增生具有癌化風險的線瘤性瘜肉,透過預防… 詳全文 >
-
不吃蔬果,小心「菜eat零」!33歲的柯先生從小排斥蔬果,偶爾才吃幾口高麗菜,因此全年蔬果總攝取量甚至不到3顆高麗菜。之後進行腸鏡篩檢後,才驚覺已罹患腸癌3期,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警告,腸瘜… 詳全文 >
-
大腸癌已高居國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3位。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張晉民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藉由定期篩檢可早期發現治療;由於腸鏡檢查前一天,需喝大量清腸藥水,但民眾常會吃… 詳全文 >
-
1位74歲的老奶奶因上腹部疼痛、頭暈,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肝膽腸胃科蕭宗賢醫師指出,抽血檢查後發現有嚴重貧血,經進一步電腦斷層及大腸內視鏡才看到橫結腸有腫瘤,並已造成部分腸道阻塞,切片確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