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內心除了有不同「部分」(parts)外,還有一個「自我」。當你的內在部分能夠暫時跟你分離,剩下的就是你的存在、你的本質。史華茲博士自己當了個案後,才慢慢從大腦轉移到身體去感受和體驗─開始… 詳全文 >
-
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是因為內心有些部分被切離了。原來,要找回自己真正是誰,就是要找回當初被切離的被放逐部分。因為小時候的我們無法處理情緒,所以這些年幼的內在部分幫我們承擔著痛苦。直到有… 詳全文 >
-
我們的內心世界也是一樣,或許你現在很想立刻改變你的保衛者,但是當我們急著逼迫保衛者做改變,往往會造成反效果。在找回自己真正是誰的旅途上,我們需要先知道自己「不是誰」,我以為內在部分就是他們所… 詳全文 >
-
懷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每個男人在即將當爸爸前,都必須先有這個認知。現在才覺醒也不晚,從陪同老婆產檢開始吧,快學習產檢神隊友必須做到的5件事;給老婆一個充滿陪伴的無憾孕期,每個爸爸都責無旁貸… 詳全文 >
-
你時常感到煩躁、氣餒,甚至常對身邊的人發怒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因為人際關係困擾就是讓人鬱鬱寡歡的主因。我們會在腦中反覆播放不愉快的談話內容,讓那短暫的瞬間在腦海停留好幾個鐘頭。或者,… 詳全文 >
-
阿德勒心理學課程採取不獎賞,也不懲罰,是沒有「賞罰」的教養方式。我們認為,使用賞(讚美)和罰(責罵)的教養方式,其目標只是教導,而非培養孩子產生「我有能力」、「大家都是我的夥伴」的感覺。 詳全文 >
-
人們往往認為,想成為聊天高手就一定要聊有趣的話題、不能沉默太久,不過其實並不需要這樣。人在談論自己時心情最舒坦,對方如果對自己的事情有興趣、給予良好回應,那話題就能擴展一直聊下去 詳全文 >
-
若想瞭解孩子的為人和想法、留意孩子做出的選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傾聽—認真傾聽。不只聽孩子說了什麼,也要留心孩子說話的方式;傾聽孩子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行為舉止。 詳全文 >
-
有許多人詢問我該如何改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範疇包括朋友、情侶、夫妻、父母、同事等,大家想一下,在與他人溝通時,是否會出現以下常見的「慣性反應」。 詳全文 >
-
人們都會喜歡跟自己類似的人相處,所以如果你想更親近對方的話,就要懂得找到共同點。在男女雙方碰面的時候,其中一個容易的方法,就是懂得配合對方的肢體動作。並非「模仿」,適度配合的肢體動作可以幫助… 詳全文 >
-
寶寶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兩人生活,新手爸媽得在手忙腳亂裡逐漸習慣,同時更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精神壓力。產後憂鬱原因: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的高危險群為曾罹患憂鬱症或有其他精神疾病者,還有生活中有… 詳全文 >
-
如果希望能帶給對方好心情,首先要知道每個人都渴望有人傾聽。比如說有人假日去迪士尼玩了新的遊樂設施,並且和米奇拍照,回程的時候還在附近的義大利餐廳吃到好吃的義大利麵。經過一連串快樂的體驗,大部… 詳全文 >
-
我們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並不只是傾聽而已。傾聽時,幾乎在所有狀況下,一個人的思考判斷也會隨著傾聽一起產生作用。有沒有「容身之處」的感覺,或許表示自己的思考判斷正在運作,產生「我可以待在這裡嗎… 詳全文 >
-
就算眼神有交會,有些人只有眼球在動,有些人稍微把臉轉向對方,也有人是從脖子以上整個頭部都轉過來、與對方眼神交流。再看看你的身體哪個部位,比如膝蓋,朝向對方呢? 詳全文 >
-
躁鬱患者一生中的自殺風險約為17到19%,這個數字是一般大眾的15到20倍。有1/4到1/2的患者,在一生中曾有過至少一次自殺企圖。企圖自殺這樣的狀況很常出現在躁鬱症患者中。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