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醫界證實,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凶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在過去主要以抹片、病毒篩檢法,來測是女性是否感染或罹患子宮頸癌。近年來子宮癌篩檢有了新突破,是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研究團隊,利用以「基因… 詳全文 >
-
有越來越多的臨床案例顯示,男性不但有罹患乳癌的風險,且死亡率甚至高於女性患者。 詳全文 >
-
對於一些因為乳癌而不得已進行部份切除手術婦女來說,最在意的是乳房組織切除後所出現的凹陷問題,有的人形成「大小奶」不對稱的情況,覺得有礙社交與人際關係。不過目前已經可以透過自體脂肪移植術來填補… 詳全文 >
-
台灣乳癌發生率呈雙高峰和年輕化,第一個年齡高峰在40到45歲,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台灣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乳癌益趨年輕化不容輕忽,像這名女性乳癌的部位特殊,但只要有乳腺分布的地方… 詳全文 >
-
化療後嘔吐噁心是可以預防的!34的許小姐,罹患乳癌第二期,經過4次化療,白血球下降,產生嚴重噁心與嘔吐現象,甚至3天只吃兩顆蘋果來充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經與醫師交換意見,服用止吐劑,終於… 詳全文 >
-
10月是乳癌防治月,雖然國人都知道乳癌是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但是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調查卻發現,有兩成婦女誤認為乳房問題要看婦產科,而不是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顯示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仍有待加強。 詳全文 >
-
「抗癌鬥士送愛千里」鐵馬環島活動自10月12日至10月23日舉行,為期12天。開懷鐵馬隊是由一群平均年齡55歲的乳癌復發病友、單親病友、乳癌康復者及志工所組成,要在12天內,每天100公里的… 詳全文 >
-
一般外科血管疾病手術需輔以血管或淋巴攝影以確認手術成效,而傳統造影術必須使用X光及顯影劑,病人與手術人員都必須暴露於放射線之下,且顯影劑可能造成病人腎功能損害,腎功能差的病人術後仍需飽受洗腎… 詳全文 >
-
乳癌患者術後適合做什麼運動有助強化復健?答案是:划龍舟與打太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有一支「馨懷龍舟隊」,正是由由乳癌術後痊癒者所組成,經過去年端午節龍舟競賽後,已經顛覆大家對乳癌痊… 詳全文 >
-
萬芳醫院乳癌防治中心謝茂志主任指出,由於一般手指觸感能發現到的小型結節約在一公分以上,而不少一公分以上的乳癌已有腋下淋巴轉移,或甚至於遠端轉移。而乳房X光攝影是經臨床醫學證明能發現早期乳癌的… 詳全文 >
-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姚敏思醫師指出,多年來台灣婦女發生乳癌的年齡高峰在44至54歲,有別於西方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晚,約在55至74歲。根據萬芳醫院近三年乳癌發生情形的統計,40至50歲…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