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健康局統計指出,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為乳癌,每天五名婦女死於乳癌,且乳癌發生率在近20年增加了4.9倍。其中有1/4的乳癌患者為較惡性的HER2陽性乳癌,目前健保有給付乳癌患者做HER… 詳全文 >
-
為協助乳癌病友與家屬疾病適應及情緒調適,並讓病友間能交流及經驗分享,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一般外科羅永豐醫師提供醫療諮詢服務,為病友解答相關問題,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聯絡方式:林口… 詳全文 >
-
到底隆乳手術是否容易致癌?其實流行病學研究,需要長期的追蹤,並不能以幾篇研究論文報告即下定論,目前僅能說正反兩極看法皆有,因此可說,尚沒有充足的實証可証明隆乳者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詳全文 >
-
使用「保骨藥」要小心副作用!1名50多歲婦人,因為乳癌而長期接受化療,因為牙痛至診所拔牙,拔牙後傷口又麻又痛還流膿,到大林慈濟醫院牙科檢查才發現,口腔右下邊的顎骨已被吃出一個洞,經醫師仔細詢… 詳全文 >
-
研究證實,「葉酸」可以降低罹癌風險。林佳青營養師表示,葉酸攝取量及血中葉酸濃度較高者,能大幅降低乳癌罹患率。根據衛生署一項本土調查發現,每日葉酸攝取量超過415微克者,跟攝取量低於260微克… 詳全文 >
-
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分類,胸部癌症包括肺癌與乳癌。乳癌的治癒率初期極高,末期卻大約只有15%,由此可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當重要;至於肺癌部分,每年10萬人中約有30人因肺癌而死亡。 詳全文 >
-
根據數據顯示,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病患比例,台灣為9%,是美國的4.5倍。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年輕即被診斷罹患乳癌,已並非世界末日。 詳全文 >
-
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近9000人,一項調查發現,國內乳癌患者最憂慮的3大疑問,分別是「可以活多久?」、「乳癌會轉移嗎?」,以及「乳癌一定要切除嗎?」醫師指出,乳癌就像感冒一樣,透過「客製化」… 詳全文 >
-
現在正是處在一個智慧型物品充斥的時代,就連女性內衣也出現所謂的「智慧型內衣」,由美國的「First Warning Systems」生技公司所製造,據稱能靠人體溫度的變化,偵測出乳腺細胞週期… 詳全文 >
-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年輕人誤以為「年輕人不會罹癌」,往往疏於自己的健康照顧,一名42歲的林小姐,摸到左乳有硬塊,但是不痛不癢,不以為意,直到幾個月後硬塊持續長大,才到醫院檢查,醫師確診為… 詳全文 >
-
國民健康局提供女性,從45歲開始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的乳癌篩檢,不過雙和醫院公布乳篩資料顯示,符合資格的女性,往往過了50歲之後才注重乳房健康,以52歲女性最踴躍接受篩檢;然而過了60歲時,可… 詳全文 >
-
晚期癌症患者治療模式有了新的轉機!敏盛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以「弧旋刀」結合放射性治療的技術,針對個別患者的病狀診治,目前已有效醫治百名病例。 詳全文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有760萬人死於乳癌,不過全球研發抗癌藥物中心「羅氏大藥廠」(Roche)近日公布了1種新型抗乳癌藥物T-DM1,不僅能減低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還能… 詳全文 >
-
女性有一對美麗的雙峰,醫師指出,如果一側乳房罹患乳癌,對側乳房也發生乳癌的風險增加5倍,因此更應定期做乳房檢查,並注意乳房是否有「凹陷、凸起、潰瘍、膿液、毛孔粗大、硬塊、紅腫」等7大異狀,以… 詳全文 >
-
一名女性在3年前因罹患乳癌末期,進行切除手術之後,卻未定期追蹤檢查,豈未料之後出現背痛、下肢無力痠麻的情況,甚至下床都困難,後來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因為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骨頭,造成骨髓嚴重壓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