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床不是懶惰,多半是太努力結果,首先出現的症狀就是失眠。這是因為可體松數值很高,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因而無法順利入眠。「努力過頭」會讓交感神經一直處於優勢。不久人體抗壓系統就會到達極限,身心快…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黃彥翔醫師表示,失智症類型可分為:可逆性與不可逆性,可逆性失智症僅5~10%,不可逆性包括退化性失智症、血管… 詳全文 >
-
9月21日為國際失智日,根據2020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發現,有12個危險因子會影響失智成因達40%,其中聽力喪失佔其中8%,排名第一。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 詳全文 >
-
據2019年全球估計顯示,850多萬人患有巴金森氏症,導致32.9萬人死亡,並且持續增加中。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包括靜態顫抖,雙和醫院神經科陳龍主任指出,隨著醫療進步,最新非侵入性治療方式「磁… 詳全文 >
-
出現記憶力改變、說話困難、個性改變…,當心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及早揪出失智症10大徵兆,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疾病。關… 詳全文 >
-
罹長新冠飽受失眠之苦的人不在少數!近來門診發現不少受「長新冠」困擾的人求診!台中35歲李小姐,在5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後,在解隔後陸續出現情緒不穩、記憶力變差、嚴重失眠等問題。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 詳全文 >
-
巴金森氏症常會出現顫抖、僵硬、動作慢。顫抖發生主要是神經傳導路徑產生不正常的迴路,雙和醫院胡朝榮副院長表示,目前新治療可選擇免開刀的「神波刀」,打斷不正常迴路,病人症狀可以立即改善,下了治療… 詳全文 >
-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神經內科郭宇倢醫師表示,高中時課業壓力大、睡眠品質很差,當時自己頭痛發作頻繁,往往忍受疼痛直到嘔吐才敢服藥,藥物的種類、劑量、使用時機都不甚正確,控制的效果也很不好。直到就… 詳全文 >
-
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有新利器!人類大腦重量約1.4公斤,內含超過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彼此形成錯綜復雜的溝通網絡。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許孜榮表示,如此複雜精細的器官,欲藉由手術移除腫瘤或骨刺… 詳全文 >
-
頑性癲癇治療新曙光!藥物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患者過去一直苦無簡易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近期「聚焦式超音波」療法的出現,可望改變這個情況。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尤香玉主任帶領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