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对新手妈妈而言,长时间用手腕部位托着日渐沉重的婴儿,再加上哺喂母乳、帮孩子洗澡等育婴大小事,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妈妈手症状,妇产科医生认为,这就像平常人用手腕提起重物一样,易导致“提过分症候群”,平常模仿球员抱橄榄球的方式抱孩子,可预防肌腱磨损发炎,远离妈妈手疾病。
妈妈手新名称 医生自创“提过分症候群”
台湾大千综合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妇产科医生苏文祥表示,妈妈手的学名是“狭窄性肌腱滑膜囊炎”,特别指的是大拇指靠近手腕侧边的伸拇指短肌腱与拇指外展长肌腱的发炎。一般人只要举起大拇指比“赞”的手势,且让大拇指指甲朝向自己,就能在手腕上清楚辨识这两条肌腱。
“妈妈手”名词的来源,是因此疾病常发生于勤做家事的妈妈身上。妈妈们每天煮饭、擦地板、晾衣服都要用到手腕,特别是不太会抱婴儿的新手妈妈,长时间用手腕部位托着日渐沉重的婴儿,手腕部靠近大拇指背侧的肌腱会逐渐磨损或者过度拉扯,继而造成发炎肿胀,引起疼痛和无法施力。
瑞士医生De Quervain是第一个发觉妈妈手困扰且描述症状的人,因此又有人称妈妈手为“狄奎凡氏症”。不过,苏文祥医生更发挥创意,以疾病的发生与过度使用手腕提起重物、长期负担会造成肌腱磨损等特点,自创“提过分症候群”的名词,似乎也颇贴近妈妈手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