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6/25 下午 01:51:45

端午节吃粽不吃「重」!南北粽热量大比拼!营养师揭3慢性病族群不宜吃

(关键字: 慢性病 , 热量 , 端午节 , 粽子 , 肉粽

随着端午节来临,不免俗地粽子无疑成为一种必需品,有些民众会自己动手DIY独家肉粽,也有些人会上网选购精美可口的粽子。每当端午节结束后,常会有民众因为吃太多粽子而有罪恶感,进而开始执行减重计画。

因此,我们是否能够在端午节前做些准备,或者是选购粽子时有哪些小祕诀可以注意的呢?为了避免每年这些困扰反覆地发生,接下来就让大家认识粽子的种类以及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端午!

南北粽大比拼

粽子的主要成分为糯米,依照地区不同,制作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若自己动手制作粽子,食材准备就是一门大学问。

将常见的粽子包含北部粽和南部粽,以北部粽而言,制作过程需先将糯米用油炒过,再与馅料一起包入粽叶蒸熟,手法较类似油饭;南部粽则是以生糯米及馅料包入粽叶后,以水煮方式煮熟,这二者的热量其实不相上下,主要仍需考虑内馅种类和烹调方式。

即便如此,随着每人口味差异,有些人会淋酱油、甜面酱甚至是辣椒酱,以增添粽子的口味和香气。若能够在包粽前对于食材有更深一层认识,或许能够做出一道既健康又养身的粽子。

健康包粽小秘诀

长久以来,传统的粽子无疑包含糯米、咸蛋黄、五花肉等,长辈们总说:「这三味缺一不可」,但也因为如此,不知不觉就吃下了过多淀粉、油脂及饱和脂肪酸。

因此,选择粽子材料之前,或许可以糙米、全谷米、五谷米、燕麦、薏仁、紫米、红豆、雪莲子等取代糯米,增添纤维质摄取;尽可能以瘦肉、清鸡肉、黄豆、豆干丁取代五花肉和咸蛋黄,不仅可降低热量,亦可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取。

除此之外,额外添加菇类、凉薯、竹笋、牛蒡等食材使用,一来可以减少糯米的摄取,二来可避免大快朵颐后的腹胀感。

如何「选粽不增重」呢?

市面上的粽子种类玲琅满目,除了南、北粽之外,也包含粿粽、冰粽、硷粽等等,若在外选购粽子时,要如何「选粽不增重」呢?此时,阅读食品包装上之营养标示俨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营养标示上之内容除了说明该包装所含之份量,也说明了每份粽子之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含量。

而市面上常见之粽子热量随着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可参考下表一。透过营养标示的判读,你我都能成为热量控管大师,不再为了过量摄取而产生罪恶感。

表一、常见粽子热量表

吃粽不增重

搭配蔬果

由于粽子主要成分为糯米,而糯米属于一种直链淀粉,不易消化,进食过多可能会有胀气甚至是肠胃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建议食用粽子之余,不忘补充蔬菜,提升纤维摄取,纤维不仅可增加饱足感,亦可避免粽子食用过量;另外,建议饭后可补充新鲜水果,可帮助消化,水果每次建议份量为一拳头大小,也不宜过量摄取。

少沾酱

不论北部粽或南部粽而言,有些民众习惯淋酱汁以增添粽子风味,常见的粽子沾酱包含甜辣酱、甜面酱、酱油膏或辣椒酱等等,但是大多数酱料钠含量偏高,因此,在食用粽子时,减少沾酱使用,享受粽子的原味,便能减少钠摄取过多之问题。

若您本身是慢性病友,难道就不能在端午节享用粽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啰!以下将为慢性病友说明端午吃粽小技巧!

糖尿病吃粽子注意

糖尿病友需注意粽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建议选择与平时饭量大小相似的粽子,尽可能以膳食纤维量较多、升糖指数较低或进食之后,血糖上升的程度较慢的五谷米或全谷米取代糯米,额外搭配蔬菜的摄取,也能一饱口福。

肾脏病吃粽子注意

肾脏病友饮食需要限制饮食蛋白质和磷摄取量,由于五谷米、全谷米其蛋白质与磷含量较一般糯米高,因此肾脏病友建议以糯米粽为主,另外也需要避免红豆、花生、绿豆、栗子、咸蛋黄、芝麻等高磷食材,以及限制猪肉、鸡肉、豆干、干贝、鱿鱼、蛋黄等高蛋白食材。

痛风吃粽子注意

痛风病友则需注意肉类和油脂摄取,研究显示,高油高热量饮食对于痛风病人所造成之症状高于豆类制品摄取,因此建议痛风病友避免过量摄取肉类和油脂、避免饮酒,以预防痛风发作,此外,也需注意高尿酸食物,如虾米、鱿鱼、香菇、蚵仔、五花肉,以避免尿酸过高。

大饱口福后,建议可散步15-20分钟或避免久坐,如此一来,可以减缓餐后腹胀的不适感。把握上述的小诀窍,相信大家必能成为热量管理大师,如此一来便可吃“粽”不增重,不仅可享受端午佳节之气氛,也可吃得既健康又营养。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營養科)
(图片提供/亚东医院营养科)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