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腦子裡所有想法「寫下來」
現在,請先放下書,不需要刻意思考,立刻說出所有跳入或一直盤旋在你腦海中的想法、計畫、困惑,邊說邊寫,一直寫下去,想多少寫多少,直到沒有東西可寫為止。這時你再盯著它們看,會不會對紙上的這些東西感到陌生呢?
這是個關於直覺的有趣試驗。在羅列出的所有想法中,大概會有50%的內容讓你產生與平時完全不同的精神體驗。當它們只存在腦海中時,你會感到苦惱或勞累,但這並不代表這些想法是無聊或沒有意義的,只有明確寫出來時,你才會想到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些念頭對我有何意義?」我經常有這種感覺:當如同亂麻的想法在大腦中堵塞通道時,感覺它們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把這些想法或計畫逐一化為文字時,會對這些尚不成熟的想法或計畫產生新的疑問,重新進行思考。
我特別喜歡在深夜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為自己減壓,這是貫徹思考簡化課程的第一步,也是簡潔有效的方式。我打開檯燈,鋪開一張紙,在燈下緩緩寫下這一天對生活、工作和其他事情的看法與目標:
‧有位客戶的電話三天來始終打不通,我打算嘗試其他方法;
‧辦公室的空調上午就壞了,到傍晚也還沒安排維修;
‧女兒第六次要求帶她去迪士尼樂園;
‧今天再次錯過妻子的消費帳單繳款;
‧身體不舒服,但記不清是第幾次忘記去門診檢查;
‧在公司發火,事後又懊惱,因為覺得發火不能解決問題;
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半小時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隨著紙張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我感覺大腦越來越放鬆,就好像一盆水慢慢被倒光,騰出大量的空間。在燈光下,思考也因為想法都化成文字而變得清晰。我能從這些文字中看見問題,也能想到新的思路。所有想法都擺在桌面上,好的、壞的,積極的、消極的;生活的、工作的、朋友的、家庭的。一個個詞彙排好隊在我面前羅列開來,就像在牆上展開的一張便條紙,一目瞭然,我可以輕鬆查看,整理出自己最近的想法。
這是一份「思想清單」,也是一張寫滿各種情緒的統計表格。上面記下思考的難處,包括消費最多精力的事情;也寫下最高價值的目標,還有每天排在第一的要緊工作。用清單把它們串聯起來,我們就能從上面看到一個清晰的方向,知道下一步應該付出什麼努力。
神奇的思想清單
在這張詳細的「思想清單」上,我們列出腦子裡正在進行的全部工作。其中,哪些思考有用,哪些無用?人們有時會在這個環節上不知所措。例如,一份已執行兩年的計畫如何確定它其實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無用思考」呢?放棄這樣的計畫一定意味著我們過去很多的投入都付諸東流,做出這樣的決定很痛苦,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是不是棄之可惜呢?我們需要一些明確的原則來對這些想法進行整理,先把它們歸納分類,再依據不同類別的整理原則做出最終的決定。
積極的—留下:在我的「思想清單」上,所有積極的想法和事項都會被畫上清楚標記,這是待完成的事情。例如,新客戶的聯繫資訊與合作需求;週末去郊外散心的計畫;為妻子購買生日禮物的打算(儘管還有三個月)。這些屬於積極思考,應該標記出來,備註計畫完成的時間。
下的—重視:女兒「到迪士尼樂園遊玩的計畫」、應該盡快聯繫上的客戶和該維修辦公室的空調,這些屬於同一類:當下需要完成的事項。清單上的這一部分是思考的重點,我們可以用「當下」的標準把它們劃分出來,單獨做成一項計畫,盡快行動並予以解決。
消極的—切除:對消極的思考要運用「斷捨離」原則,從大腦中隔離並切除掉。例如,你會在公司發完火後幾天內仍念念不忘嗎?你會糾結於一次工作的失誤而反覆的重新思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嗎?你會因為一次吵架就刻意忘記要送妻子生日禮物嗎?這些都是消極的思考,找出來,並且把它們通通刪除掉。
無關的—封鎖:你也能從中發現很多思考是無關的、多餘的、沒有必要的,像是國家大事、世界經濟形勢乃至歐洲難民危機,抑或全球股票市場的走勢(因為你或許並不是個熱中炒股的人),還有鄰里瑣事、同事的八卦新聞、老闆的隱私等。你要想著做好當下的事,永遠不要把精力放在這些地方,多數情況下,它們與你無關。要提高自己對於「重要事務」的思考效率和行動力,就必須去除這些與你無關的思考。
本文出自發光體文化《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擊敗拖延、惰性、完美主義,讓行動力翻倍的高效習慣法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