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量腰围是什么时候呢?台湾“国健署”调查发现,61.7%成年男性超过半年没有量腰围,显示男性对自己腰围“太轻忽”;另一研究则发现18岁以上男性BMI属肥胖者,80.1%腰围超过标准的90公分,代表腹部脂肪囤积,正陷入代谢症候群的风险之中,长期置之不理恐怕导致心血管疾病。
成年男子不爱量腰围 6成半年没量过一次
腰围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断罹患代谢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的测量方式之一,若男性腰围≧90公分、女性腰围≧80公分,则表示腹部肥胖。不过,依据台湾“国健署”2014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调查(BRFSS)”,电话访问2314位18岁以上男性民众结果显示,1个月内有量过腰围的比率竟只有16.1%,且61.7%受访者超过半年没有量腰围,显示男性对自己腰围的轻忽。
胖男腰围逾90公分 代谢症候群风险高2.7倍
台湾“国健署”另一份“102-103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实际测量766位18岁以上男性民众,发现18岁以上男性的腰围超标比率较82-85年调查结果更高,在BMI为过重者(24≦BMI<27),有腰围大于或超过90公分者的比率为44.4%;BMI为肥胖(BMI≧27)且腰围超标比率为80.1%。值得注意的是,BMI为正常(18.5≦BMI<24)但腰围超标者也有7.3%。
台湾“国健署”署长邱淑媞表示,如果成年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90公分(约35吋),就代表腰围过粗,堆积在腹部的脂肪组织将会影响身体代谢,导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浓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