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乳癌,最令人闻之色变的就是「三阴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这是指癌细胞上缺乏三种蛋白质,包括女性荷尔蒙中雌激素与黄体素的受体,以及与癌细胞增生有关的第二型人类上皮生长受体(HER2)。当癌细胞上三种受体的表现都呈阴性(即没有表现),就被称作「三阴性乳癌」。
三阴性乳癌的患者在使用其他类型乳癌病患常用的「荷尔蒙疗法」及标靶治疗的效果都不佳,预后也容易恶化、复发。这类患者约占全体乳癌患者的10∼15%,特别是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都偏低。然而,积极摄取维生素D,能够帮助治疗及预防三阴性乳癌。在国外就有这样的病例。
经由病理组织检查诊断出三阴性乳癌和乳癌复发,到进行乳房切除手术的三个星期,利用这段期间,每日补充250g(微克,1微克=百万分之1克)的维生素D,并严格实行后文提到的生酮饮食(维生素D的国际重量单位是「IU」,日本以g表记,1g=40IU)。其后结果显示,在癌细胞表面发现了黄体素的受体,这也在手术后的病理组织检查中获得进一步证实。
夜间工作与乳癌的关系
关于乳癌的发生,除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欧美化,近年来也出现愈来愈多声浪指出「值夜班」这类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美国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以在美国大学医院执勤的78562名护理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长达10年的观察记录。
根据这分报告,一个月值夜班3次以上、工作30年以上的护理师,乳癌发病率比起只上日班的护理师高出1.36倍;男性护理师则是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提高。
与此同时,丹麦的护理协会也以女性护理师为对象,调查其罹患乳癌的风险。报告中指出,相较于固定日班的护理师,「日班-大夜班」两班轮班制的护理师罹患乳癌的风险较高。而在值夜班达732次以上的护理师中,乳癌发生的可能性更多达2.6倍。
此外报告中也显示,「日班-小夜班-大夜班」三班轮班的护理师中,乳癌发生机率比固定日班的护理师高出近2倍。另一方面,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指出,空服员的「罹癌率高于平均值」。
2014年到2015年间,共调查了5366名空服员,其乳癌发病风险为一般女性的1.5倍;属于皮肤癌的一种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发病率,则是一般女性的2倍以上。
在国际航线的航班上,空服员一定都得轮值夜班。不过针对这些空服员罹患乳癌的原因,也有人指出是因为高空更容易暴露在致癌的宇宙射线中,并不只有值夜班的影响。
褪黑激素的抗癌作用
即使如此,长期值大夜班容易引发癌症的说法也绝非空穴来风。深夜工作的人通常白天睡觉,晒太阳时间少,因而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变差。而主宰人类睡眠的荷尔蒙—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也是原因之一。
有报告指出,相较于在一般就寝时间入睡的人,日夜颠倒的人和开灯睡觉的人,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只有5分之1。褪黑激素不只是能诱发睡眠的荷尔蒙,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助益。其中之一就是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促进可攻击癌细胞和病毒的免疫细胞生长与分化。
也有研究显示,褪黑激素的抗癌作用对乳癌特别有效。无论如何,为了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在夜晚获得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前列腺癌和维生素D
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被认为主要来自环境因素和遗传。以遗传来看,前列腺癌患者中四分之一的人有家族病史,当中9%来自遗传。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父亲有前列腺癌,儿子发病风险就会比常人高出2.12倍;兄弟有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更增加到2.87倍。
在环境因素方面,来自北美的研究资料显示,这类癌症较常发生在日照时间短、紫外线量较少的地区,例如欧美国家的罹患率偏高,亚洲国家罹患率较低。
不过,最近日本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持续升高,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995年的5.9倍之多(所有癌症中增幅最高)。
饮食生活欧美化、高龄化,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临床检查上的广泛应用,都被视为罹病主要因素。这里也凸显了病症与维生素D缺乏的因果关系。
芬兰的阿霍宁(Ahonen)博士为了调查前列腺癌与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的关联,针对19000名中年男性进行了长达13年的追踪调查。其中有149人前列腺癌发病,以下为该研究的调查结果:
比起血液中维生素D在22ng/ml以上的人,12ng/ml以下的人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要高出70%。不过在同一分调查报告中也提到,短期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生酮饮食X维生素D,打造最强癌症疗法》一书